• 38阅读
  • 0回复

空中突击手徐柏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09
第9版()
专栏:

空中突击手徐柏岭
徐柏岭当民航飞行员,一晃三年多了。三年来,他飞了三千八百五十三小时,航程一百一十五万五千多公里。这段路好比绕地球赤道三十来个圈圈。他圆满地完成了各项运输任务,特别是在航送党和国家的领导同志以及外宾的一些飞行中,任务完成得更为出色。他飞行技术高,责任心又强。他在一百多万公里的航程中,从没有发生过事故。
徐柏岭是贫农出身,小时候只上过两年小学。他在党的培育下,在苏联同志的耐心帮助下,祖国的经济建设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于是他很快很快地成了一个优秀飞行员。
空中生活的最高原则是保证安全。不然,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都要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保证安全是空勤和地勤人员的共同责任,可是这与机长有着更直接的关系。因而在执行任何一次飞行任务的时候,为了安全,他总费尽心机。去年,领导上让他到国外接贵宾。自然,他知道这是一件十分荣幸的任务,但他又有些踌躇:“我第一次执行这么重要的专机任务,能够完成吗?”领导上猜透他的“心事”,就鼓励他说:“沉着、仔细、依靠群众、搞好协作、周密准备,就能完成任务。”他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他把这些指示深深刻在心上。在北京出发以前,大队领导、工程师、党的负责人,都亲自检查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他和同志们到了国外,仍然像绣花那样细致地工作着。他组织大家分析航线上的云朵,航路上的一山一水……希望从中找出一条最好的航线。他组织大家仔细检查飞机。他知道“机械检查”是保证安全的大关口。因此,几年来他仔细地检查了几千个起落,好像“X光”似地把飞机肚子里、脑袋上、翅膀上的一丝丝故障,比如发动机包皮没扣好,插锁没锁好……他都要查找出来进行修理。正因这样,他才长期保证了飞行的安全。这一次他们的“机械检查”更是认真。无论对那密得像血管网一样的电线线路,还是那千千万万的大小零件,都一一检查过无数次,直到夜里还在开会研究有无漏洞。正式起飞以前,又试飞了飞机。一切都准备好,飞机好似就要出征的一匹战马。
贵宾坐上飞机。徐柏岭按着“塔台”的命令飞向晴空。他在这更加复杂、重要的阶段,大显本领。飞机在空中每秒钟就要飞出一百多米。可是,这位年青的机长还要掌管无数个仪表。航速、高度、方向,还要与地面不断联络。这真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飞机到了空中人总有些不舒服。他为了保证贵宾的身体舒适,柔和地修整高度和方向,减轻颠簸。他时刻分析着高空大气的变化。当飞机飞到郑州上空的时候,突然发现颠簸。这是为什么?他很快就辨明了天空的秘密。原来因为天气炎热,空中蒸起了一层霾。大气团滚滚流动,飞机就好像航行在大浪中的船一样颠簸。他拉起操纵杆,飞机徐徐爬高了,到那比较平稳的风层里飞行。
徐柏岭同地面联络中知道,北京成千上万的欢迎队伍已经齐集飞机场。千万只眼睛都在盯着手表,盼望着飞机准时落地。这时,徐柏岭想:“我可不能错过一点点时间。”可是,这样大的航速,又要经过亚热带和温带,气候复杂多变,这都会影响飞行时间。为了准确落地,他从起飞时就和领航员精确地计算着时间,每见到地标都察看时间并修正速度。结果,飞机顺利准确地到达首都。
为了安全,要时刻注意协作。一次,徐柏岭的飞机和另一架飞机送一位贵宾回国。路上忽然遇到雷雨,乌云好像一座大山浮在空中阻住去路。这是个“凶恶的敌人”。徐柏岭一想,自己是副机,应该前去探测航路。这条路他们是第一次飞行,路子生疏。他一面和主机紧密联系,一面寻找去路。飞出八十公里以后,发现一条大云缝,徐柏岭钻了过去。乌云滚滚,说不定一下就会绞成一片。说时迟那时快,他已经早把这些情况精确地报告给主机。主机按徐柏岭指给的路子,箭一样地飞过去了。
徐柏岭为了完成飞行任务,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也总是想尽办法,克服重重困难。一次,他从北京飞向苏联依尔库次克。一个国际旅客心脏病复发了,呼吸困难。机组很快打开氧气瓶让旅客吸氧气。氧气吸完了,旅客晕了过去,脸色铁青。正在万分紧急的时候,徐柏岭却很镇静。他分析出这位旅客是不习惯空中生活。“快快下降高度!”他向地面请示以后,下降了六百米,可是还不解决问题。又下降了三百米,下降到最低限度。他小心地飞行,那位旅客渐渐苏醒过来。
祖国的大跃进,火一般地燃烧着徐柏岭。他在自己的岗位上也为工农业生产大跃进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去年夏天,河北省定兴县抢种红薯时,要从遥远的衡阳去运薯秧。他知道这是一项火急的任务。为了争取时间,他有时连饭都顾不得吃就起飞了。他还带动机组参加装卸秧苗。一次遇雨,飞机在中途过夜,他怕把秧苗闷坏,就组织大家卸下来吹晾。每天虽然很疲倦,可是他毫不松懈。
共产党员徐柏岭,几年如一日地坚守岗位,创造了优越的成绩,已经成了我国民航飞行员的一面红旗。人们都称他是“空中突击手”。 (旭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