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养猪好处多得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11
第1版()
专栏:社论

养猪好处多得很
党中央和国务院在10月24日在关于今冬明春继续开展大规模兴修水利和积肥运动的指示中指出:“农家肥料的主要来源是大量发展养猪”,并且要求各地在冬季进一步掀起一个养猪的高潮。除了少数禁猪的民族以外,全国都应当大大发展养猪业。
农家肥料的肥源很多,有矿肥、海肥、山肥、水肥、土肥和人畜粪尿等几十种甚至几百种,为什么要特别强调以大量养猪为主要来源呢?这是因为养猪积制的肥料质量高、产量多而且积攒方便,同时又能促进农村经济综合发展,供应人民肉食和工业原料,不论对于农业和工业的生产,而且对于改善人民的生活,都有莫大的好处。
一头猪就是一个小型的有机肥料工厂。猪粪尿是一种最好的农家肥料,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农作物所特别需要的氮、磷、钾,每百斤猪粪尿就含有一点二四斤。猪粪施于农作物,对于松土、培根、长苗架、壮籽实都有显著的作用。一头猪一年可以积制优质厩肥八千斤至一万斤左右,用这些肥料施到小麦地里,一般的可增产二百到三百斤左右。也就是说,如果实现一亩地一头猪,加上其他增产措施,稻谷亩产量可以普遍超过千斤,小麦亩产量也可普遍达到六七百斤左右。如若不信,请看广东两阳县岗列公社岗列大队的例子。这个大队1955年水稻亩产三百五十二斤。1956年,大队开始发展了养猪事业,水稻亩产量提高到五百八十八斤。1957年随着生猪生产的继续发展,粮食亩产又增加到六百六十七斤。1958年生猪生产获得空前发展,平均每亩水稻有一头多猪的肥料;有了充足的肥料,又采取了其他增产措施,水稻产量跃增到每亩一千二百一十九斤。岗列大队的军塘生产队,今年四百一十四亩早稻由于缺少基肥、插秧以后生势不好,在生产大队组织的几次评比中,都被评为“下游”。大队拨出两个养猪场的肥料给这个生产队作追肥,禾苗立即换了颜色。结果平均亩产四百五十斤,比去年早稻亩产三百三十斤增产36.3%,赶上了原来的先进队。
猪肥不仅肥效高,而且施用时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每百斤猪粪尿含氮0.45斤,而每百斤熏土肥含氮0.02斤。就是说一担猪粪尿的肥效相当于二十多担熏土的肥效。现在全国农村用在积肥、运肥方面的劳力,占全部农业生产所用劳动力的40%左右。许多公社采用田头养猪的办法以后,缩短了运肥距离。上面说的那个岗列大队,过去每亩水稻原用五十个劳动日积肥,大量养猪以后减少到二十个左右,施用的肥料还大大增加。
大量养猪又是促进农村经济综合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猪肥不仅促进了粮食作物和各种经济作物大大增产,而且许多公社、管理区、生产队,为了多养猪,养好猪,还积极发展了副业生产或农产品加工工业。因为农村养猪,一般只是在催肥的时候喂一部分粮食,其他时间都利用农副产品加工所剩下来的渣、糠等作饲料。例如做了粉条的粉渣,做了糖的糖渣,做了酒的酒渣,做了豆腐的豆腐渣,都是养猪的好饲料。用粮食做了粉条、糖、酒以及豆腐,又用它们的渣滓来喂猪,真是一举两得。贵州绥阳县募阳公社就办起了油坊、碾坊、酒坊等二十六个工厂,使得养猪事业和加工工业互相配合,繁荣起来。
猪肉是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副食品。目前我国人民肉食的消费水平还是很低的,应当争取在若干年内逐步做到一人一头猪以至一亩地一头猪,肉食和肥料的主要来源就解决了。猪皮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猪皮制革,用途很广,制品的耐用和美观,只要进一步提高技术,并不亚于牛皮。猪鬃、猪毛、猪骨头也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可以制造多种人民生活需要的日用品。猪内脏也是制药的原料,可以提炼多种的贵重药品。猪肉、猪皮、猪鬃和肠衣又是重要的出口物资,出口六头猪可换回一吨钢材,六百三十五张猪皮可以换回一台拖拉机。所以大力发展养猪事业对国家很多方面的建设都有很大的作用。公社生产大量的猪支援国家建设,又可以增加公社和社员的收入。上面说的那个募阳公社在公社建立前,农业社公养猪只占存栏猪总数的6.7%,收入只占农副业总收入的4%。但是在1959年9个月中,公养部分占了存栏猪总数的70%,收入占农副业总收入35.7%。如果按全年预计,仅公养猪的收入,每户就可分到二百三十元。
由此看来,猪的用途多得很,养猪的好处说不完。解放以来,我国的养猪事业发展很快。全国养猪头数1949年为五千七百七十五万二千头,平均每百亩田有猪三点九头;1958年底就发展到一亿六千万头,增长了177%,平均每百亩田有猪十头,也就是每十亩田有猪一头。人民公社化后发展了集体养猪,加上社员私人养猪,速度更快。但是这种增长还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如果按粮食作物二亩地一头猪、经济作物一亩地一头猪计算,现在还差得很远。全国二万多个公社中,真正达到一亩地一头猪的还很少。要想达到上述要求,还需要作较长时间的艰苦努力。但是,连续组织几次养猪高潮,以便加快它的发展速度,是完全必要的。今年冬天具备了许多有利条件,各地人民公社凡是经过努力可以做到两亩粮食作物养一头猪的,必须努力做到;现在还没有条件、但可以做到三亩地、四亩地、五亩地一头猪的也应该尽量完成,以便再经过几次努力,达到一亩经济作物田一头猪、二亩粮食作物田一头猪的水平。
大量地、迅速地发展养猪业的必要性是十分明显的了,那末,能不能够在今冬进一步掀起一个养猪高潮呢?完全能够。关键在于是否鼓足干劲。本报11月2日发表的河北省吴桥县王谦寺公社魁星庄生产队养猪的经验,就是一个富有说服力的事例。这个生产队有四十一户社员,九百三十三亩耕地,过去粪少、地坏、粮食产量低,四分之一的口粮靠国家供应,公社化前只有十七头猪;去年公社化后,由于党支部加强领导、鼓足干劲、充分发动群众,接连解决了买猪仔、修猪圈、饲料等困难,在十个月的时间内,养猪增加到二百五十七头;由于肥料增加,粮食增产了一倍多。这个生产队的经验说明,只要鼓足干劲,加强领导,养猪的困难是可以解决的。拖拖沓沓,被困难吓倒,这也不可能,那也办不到,这是懦夫和懒汉的世界观,不改变这种世界观,什么事情也是办不成的。
要迅速发展养猪业,还必须继续正确地贯彻公养私养并重的方针,就是坚持以集体饲养为主,私人饲养为辅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年来的事实,充分证明以公社、生产队集体饲养为主有很多有利条件,公社、生产队资金雄厚、可以大办养猪场等基本建设,有力量购进大批母猪、种猪,实行自繁自养;公社、生产队人力比较充足,可以实行专人喂养,便于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养猪的设备好,饲料地面积大,饲养管理方法比较科学,对猪的医药卫生条件也较完备,因此,猪长得比私人喂养要快一些肥一些。以集体喂养为主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社员家庭养猪的作用。我国是一个一亿二千万户农民的大国。其中,除了因宗教关系而不能养猪的农户以外,最少有一亿户农民是可以和能够养猪的,一家一头猪就是一亿头猪,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力量!为了弥补集体饲养的不足,发动每个社员家庭养一头猪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因为我国农民一般都有养猪经验,猪舍也大部分都是现成的,养一两头猪的饲料也比较容易解决。坚持以公养为主,私养为辅的公养私养并重方针,实质上是在养猪方面采用大搞群众运动的方法,除了充分发挥公社和生产队集体养猪的积极性外,又充分调动广大社员私人养猪的积极性,多快好省地发展养猪事业。一年来的事实证明,什么地方真正贯彻了这个方针,什么地方的养猪业的发展速度就会大大加快,农业生产的产量也会大大地提高。河南临汝县根据公养私养并重的方针,采取了以集体喂养为主,公社、大队、生产队、食堂、敬老院、机关、学校大办养猪场,社员家庭也努力养猪。养猪速度大大加快,全县生猪由7月中旬的九万零八百八十二头,到10月25日就增加到二十四万二千头,一百天光景就增加了一点七倍。到今年年底,临汝全县要争取达到养猪四十万头。临汝县的情况,十分有力地证明:只要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正确地贯彻公养私养并重的方针,就一定能够高速度地发展养猪事业。
公养,也不只是公社、生产队大力发展集体养猪事业,而且,国营农场、畜牧场、机关、学校等凡是有条件发展集体养猪的单位,都要尽可能多养一些猪。
要在今冬进一步掀起一个养猪高潮,还要妥善地解决饲料问题。经过一年的努力,饲料问题可以说已逐步得到解决。从今年春天或者夏天起,许多公社不但集体种植了一定数量的饲料地,而且给每户社员拨了一部分饲料地,社员自己又利用家前屋后、河旁沟边的空地种植了一些饲料;今年夏收和秋收时,公社又按照国家规定留饲料粮的标准,给每头猪留了一些精饲料。除此以外,农村里还有许多东西可以用作饲料,如:菜叶菜帮、甘薯藤叶、玉米和谷子的秸秆等,都可以青贮或加工作为饲料。
加强党的领导,这是促进养猪高潮的一个决定性环节。我们建议:各地党委,从省委、地委、县委、公社党委一直到管理区、生产队、生产小队的党组织,都将养猪以及养牛、养羊、养驴、养骡、养马、养鸡、养鸭、养鹅、养兔等项事业,认真加以考虑,订出计划和采取具体措施,并且组织一个畜牧业家禽业的委员会或者小组,派一位强有力的同志去领导,切实解决养猪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总结和推广先进的经验,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加强思想教育。这样,一个养猪高潮很快就会到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