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利害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11
第8版()
专栏:

利害篇
李稚
大跃进后,有些人又以一个新的话题议论起“利”来。什么大炼钢铁、大搞试验田得不偿失呀,农村基本建设太多,不划算呀,什么什么赔本呀,诸如此类,出自一些右字号的人之口。
大跃进是否无利或少利?近一月来,我在广东的农村,听到不少农民的议论。这些人民公社的社员们,纷纷以一人、一户、一队、一社的具体事实,驳倒了上述谬论。社员们有很多话,说得发人深省,其中特别使我深受教益的,有这样三笔账:
第一、“算字写来目在中,张耳开目才算通。”就是说,计算得失时要耳听八方,眼望千里。不能只看小的,不看大的;只看近的,不看远的;只看一点,不及其余。有个生产大队有一片密植田没有增产,还有一片减产了,可是,全队密植田平均亩产六百九十斤,比原来疏植田产量四百五十斤增加一半还多,而有块田亩产达到了一千零一十二斤。只看到前者就叫喊密植“几多一少(收获)”,怎能不错误呢?这个队苦战了一个月,建成一个大山塘。今年抗旱,一打开水闸就解决问题,节省了比筑山塘时更多的劳动力,保证了丰收。而节省下来的劳动力,又可大搞其他生产,增加了不少收入。还有,这山塘又可以用许多年。“一时辛苦千时乐,一年建设万年福”,这不是真真正正的一本万利么?!
第二、“过去耕死一世田,年年割到的都是那么一点,去年一思想解放,东闯西闯,闯出了千斤亩。”“过去村里砌一条砖墙都要到外处找人;现在这座容一千多人的大饭堂(又是会堂),就是去年打破迷信,全靠自己动手建起来的!”用一年的功夫,扫除了几千年遗留下来的自卑感,取得了受用无穷的“敢想敢干”四个大红字。这笔大利,决不是用数字能够计算得出的。
第三、利是和害在对立中显现出来的,所以,算利也要算害。有一个公社算了两个大队的账。一个大队去年搞了生产建设,得益很大。另一个大队则只顾多分多吃多用,建设甚少,应建可建而没有建的就有山塘、鱼塘、肥料厂、蔗茅加工厂等十大件。由于这十大件没有建成,就使今年少收入一万多元。参加公社社员代表大会的社员们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大跃进有利还是有害?只此一例,也足以回答无遗。
这就很清楚了: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应该怎样看待和计算利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