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老树新枝现异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12
第8版()
专栏:

老树新枝现异彩
吴琼
桂剧,虽然是我国较老的剧种之一,但在解放前,由于敌人的长期摧残,已几近枯萎;解放后,在党的“百花齐放”的戏曲政策抚育之下,才得绝处逢生。近年来,她已重含细蕾,另发新枝,再现异彩于祖国戏曲艺术的百花园中。
桂剧名演员尹羲,这是我们大家早就熟习的了。她的“拾玉镯”不仅可谓世有定评的佳作,并且摄成了影片。从这次公演的剧目看来,无论是敢作敢为的红娘,肝胆照人的李香君,舍子全义的王桂英,还是柔情似水的白素贞,她都能恰如其分的,但又别具特点的完成这些人物的创造。即如“红河烽火”中的蒙大妹一角,对她说来应该是个新的课题吧!剧本反映的是解放前后的斗争生活,她所饰演的蒙大妹,又是一个颇为勇敢的僮家姑娘,但是她的表演仍是令人喜爱。
“舍子”“打堂”这是好多剧种都有的剧目。桂剧这两折戏的特点,主要在表演上。饰“舍子”中刘彦昌的蒋金凯,是桂剧中久享盛名的老生,他的唱、做、念、舞除了严谨、规矩、一丝不苟之外,火爆、深沉是他留给我的概括印象。不知为甚么,看到他的表演,总是使我不自禁的想到周信芳先生,我也知道这是两个不同的剧种,他们二位的表演又确乎各有所本,各有所长。但我总感到他们之间确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稳、准、狠三字,本是戏曲表演中的共同要求,可是在他们二位的身上,却使我对这三个字的意义理解的更加具体,更加深切了。
饰“打堂”中秦灿的蒋金亮,也是桂剧中不可多得的花脸之一。他出场后,虽然只有“掩面”、吹须、翻袖、抖袖等三四个身段,全场的气氛却已为之寒气凛冽,令人心颤了。秋儿拖到了,面对着胆怯的,跪在地下的孩子,他恶狠狠的逼视。他把全身都平卧在桌子上,并且同时吹须、抖袖。这个身段的名字叫做“饿虎擒羊”,看到此处,真不禁令人顾名思义,惊魄悬心了。闻听刘彦昌辩论后的装聋做傻,棍打秋儿时的凶、狠、毒、辣的气焰,都更加深刻地揭示了秦灿虎狼其性的残暴性格,都更加突出了有强权无公理,有残暴、无人情的剧本主题。
“一幅僮锦”是桂剧团这次带来的最具地方特点的剧目之一。在过去那些血泪拌饭的日子里,僮族人民忍受皇帝、官僚、地主们的层层压榨、欺凌。他们虽然喘息在历代统治者们的淫威之下,却从未放弃过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幅僮锦”正是人民这种美好向往的象征。僮族老妇人妲布,是一个编织僮锦的能手,她要用头发,汗珠和鲜血,她要用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决心,把僮族人民美好理想中的生活图景,编织在僮锦上。据说只要这幅僮锦一织成,僮族人民便可获得理想中的幸福生活了。僮锦织成了,不幸却为妖王抢走。英雄的僮族人民,当然不肯就此罢休。于是,妲布的小儿子勒惹,秉承了母亲——僮族人民的意志,历尽艰辛,终于杀了妖王,夺回僮锦。从此,僮家便成为人间的乐园,甚至天上的仙女也为此而流连忘返了。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想像啊!在这想像里面又浸沉着多么坚强的毅力呀!这幅象征人民理想的僮锦,当然只有今天才能织成,只有在党与毛主席的领导下的今天才真正的编成了。
这是一个僮族的民间传说,神话的特点很浓,要把它改编成为桂剧,并且要改的好,并不容易。然而通观全剧,你会感到,它既运用着桂剧唱、念安排上的特点,又毫不拘谨地吸取着僮族民歌的表现手法;它既在细微处写的那样情深似水,娓娓动人,又能在大处得心应手的运用着“写意之笔”。这种“粗中有细,细中有写”的笔法,使现实与神话之间,衔接的平整、不露痕迹,使桂剧与传说形式之间的差别,得到了巧妙的弥补。这是一个可喜的收获。
其中饰演妲布的秦彩霞,是桂剧中最有希望的旦角之一。她的年龄还轻,可是在艺术上的成就却是引人注意的。她的唱工圆润而又有韵味、她的表演细腻、纯厚而又干净。无论饰演任何角色,她都是那样一丝不苟,始终严肃的进行创作。扮演勒墨的刘万春,是桂剧中的名丑。扮演勒惹的胡利娜与“开弓吃茶”“演火棍”中的武旦廖燕翼,都是眼前桂剧中新成长起来的年轻演员,他们的表演都受到观众的赞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