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陕西在高原沙漠区兴修水利 群众创造“引水拉沙,以沙筑坝”等办法节省大量人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13
第2版()
专栏:

陕西在高原沙漠区兴修水利
群众创造“引水拉沙,以沙筑坝”等办法节省大量人力
本报西安12日电 陕西省各地已经形成冬季兴修水利高潮。截止11月5日,全省已有一百五十二万多人投入水利战线。“三秋”工作基本结束的陕北地区,占总劳力55%的人投入了冬修水利建设;关中和陕南地区,也在进行“三秋”扫尾的同时,逐步加强水利战线。
陕西省今年的许多水利工程是在山区、高原和沙漠地区兴修的,因此工程艰巨。延安专区兴修能灌溉三万多亩土地的延惠渠,渠长五十多公里,要打通二十多道一千米以上的大石砭,石方工程占整个工程的一半以上;榆林专区正在兴修的榆东渠,全长一百四十多公里,从一望无际的沙漠腹地穿过,不仅要打通无数的沙丘,而且要穿越十余条河流。
根据今年兴修水利任务大、工程艰巨的特点,陕西省各级领导对今冬的水利工作,都比往年抓的早、抓的紧,并且从思想上、组织上、物资上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后,除了在各级党委会议上批判右倾思想外,省、专区和许多县又专门召开了水利工作会议,集中批判了水利工作中存在的“川道地区水利化了,水利事业已经发展到顶”、“在山区、高原、沙漠里兴修水利没有条件”,以及伸手向国家要钱、要器材等等依赖思想,这就鼓起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干劲,树立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战胜困难的思想。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各地普遍进行了充分的组织工作。延安专区早在7月间,就抽调了大批技术人员上山找水源,做好了勘察设计工作。8月间,专区和各县又分别举办水利技术训练班,训练了两万多名技术人员,学习制造了水泥、火药、石灰的技术。
巧干也是陕西省当前兴修水利中突出的一个特点。榆林专区人民在沙漠里开渠筑坝,原来人们认为要比川道地区用工多、用材料多,困难多。但是这里的人民创造了边放水边挖渠、以水冲渠的办法,只要挖开一锨一镢的细壕,让水能流过去,很快就会冲开一道渠道。利用这种方法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材料。这种引水拉沙、以沙筑坝的办法(在坝的沙梁上把水引来,在坝上筑起堵水墙,把冲来的沙挡住,使沙子沉积起来,形成一个大水坝),既不要人运沙,又不要人打夯。延安专区兴修水利中需要大量的水泥、火药、石灰等材料,这些器材现在都能自己制造。
人民公社按照互助互利等价交换的原则组织协作,在解决劳力、工具、材料等困难和加快工程速度上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雒南县的洛惠渠,原来只有三千多人兴修,最近全县六个公社派来一万多人协助,十天之内完成二十九点八公里长的干线工程。生产资料供应部门,以“困难留给自己,便利让给别人”的共产主义风格,千方百计地解决水利器材缺乏的困难,并组织全省生产机械的工厂,生产了动力机械九百多马力,水泵三百多台。交通部门也在以“优先运输水利器材”的口号下,大力组织运输力量,支援水利战线。
(薛永林、薛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