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晚稻是怎样高产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13
第2版()
专栏:

晚稻是怎样高产的
中共醴陵县委第一书记 赵建德
人民公社头一年,醴陵县的农业生产,在去年大跃进的基础上,又获得了晚稻超早稻的新胜利。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中央和毛主席这一亲切的教导,从今年“双季晚稻赛早稻”的运动中,我们又有了深切的体会。
早稻收割前夕,广大农民群众怀着早稻丰收的兴奋心情,盘算着晚稻赛早稻的窍门。南桥公社花麦田大队的干部和群众,在总结今年早稻丰产经验,研究争取晚稻更大丰收的措施的时候,联想到去年有八十三亩双季晚稻,获得了平均亩产九百一十斤的高产事实。他们高兴地叫了起来:“这就是榜样!”他们总结出这些晚稻田高产的主要经验是:大暑节前插秧,深耕,施足底肥,合理密植和加强田间管理。大家还一致认为:今年有了人民公社,有去年大跃进的经验,双季晚稻超早稻是可能的。南桥公社党委根据这个大队群众的要求,一马当先,向全县发起“双季晚稻赛早稻”的倡议。这个倡议像燎原的星火,迅速燃遍全县。
正在群众热情高涨的时候,党内外出现一小撮有严重右倾思想的人,他们给群众泼冷水,说什么有史以来“晚稻低产”、“晚稻多灾多难,怕旱、怕虫、怕寒潮”,说“晚稻赛早稻”是空喊。于是,一场全民性的大辩论开始了。辩论的中心是:晚稻能不能赛过早稻?怎样才能赛过?实质上这是农村两条道路的思想斗争。县委分析了当时农村的大好形势,热情地支持了广大群众的革命首创精神,大胆放手,发动群众,依靠了群众的大多数,领导了这场思想斗争的大论战。从指标到措施,层层辩论,落实到丘。这样,“双季晚稻赛早稻”的口号,很快地变成了全县广大群众的实际行动。
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早稻收割前夕,全县境内无论是农村、城镇、工厂、学校,都掀起了为晚稻的积肥高潮,全县出动十五万多人奋战两星期,平均每亩晚稻田积基肥二百六十多担。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晚稻不要粪,全靠秋雨喷”的消极作法。人们愉快唱着:
满垅早稻荡金波,
丰收歌子万人和;
一举猛攻破肥关,
定叫晚禾赛早禾。
“双季晚稻赛早稻”的运动一浪高一浪地推向高潮。其势之猛,锐不可当。在抢收早稻、抢插晚稻的紧张斗争中,全县每天出动二十六万多人,兵分四路,采取边收割、边下底肥、边犁耙、边插秧的“四边”办法,有领导有组织地闯过了“保证面积、抢住季节、合理密植、提高质量”的四大措施,超额完成了双季晚稻的插秧面积,而且抢在“大暑”前插完秧,较去年提前十多天。
一着领先,步步主动。插秧后,各公社充分运用了早稻点安兜灰连年增产的经验,普遍插了一次安兜灰,促使秧苗转青快,分蘖早。在田间管理上,县委总结了醴陵农民历年来精耕细作的先进经验,开展了补兜全苗、合理浇灌、中耕除草、合理追肥和消灭干旱与病虫害的运动。全县四十一万多亩双季晚稻,普遍达到中耕三次,70%以上的田中耕达到四次;每次中耕并结合下追肥,每亩平均在一百五十担以上。这不仅比去年增加了一至二次的中耕追肥,而且质量也有提高。
今年醴陵县的双季晚稻大丰收,是依仗了人民公社的威力,战胜了六十多年来未有的大干旱和二十多年来少见的大虫害取得的。这是向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胜利,也是反右倾、鼓干劲所取得的胜利。晚稻插秧开始,部分地区就出现了干旱,旱象发展很快,不到半个月,全县有二十一万亩晚稻受旱。当时,一小部分右倾思想严重的人提出“车水灌田插秧,得不偿失”等论调,部分干部和群众中也出现了畏难、退缩的情绪。正当这个紧要关头,党中央及时提出了反右倾、鼓干劲的指示,人心振奋,干劲倍增。全县抗旱人数由五万多人,激增到十七万多人。个个磨拳擦掌,要与天公比高低。干旱越严重,条件越困难,英雄人民的斗志越坚强。当时县委的八个主要领导干部都到了全县干旱最严重的黄獭嘴公社,组织了三千二百多人,苦战两昼夜,穿山凿洞,打开一条二米深、一米宽、长达七里路的渠道,然后集中抽水机提水浇灌,救活了一万多亩禾苗。这种动人的事迹,无论在抗旱或治虫斗争到处都有。
今年在生产竞赛运动中,你帮我,我帮你,互相协作的共产主义新风格到处涌现。从劳力、资金、水源、物资等等方面,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了大协作大支援。全县相互支援的劳力就有六万六千多个,水车七千八百多架。黄獭嘴公社受旱最大,资金困难,桃花公社借给他们两万元;清水江公社为了支援受旱的泗汾公社,不但调剂了水源,还抽出六十多架水车。工矿、城市、机关、学校支援抗旱,也形成了群众运动。
(附图片)
醴陵县王仙公社九十岁老农刘清番在看丰收的稻谷 张云龙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