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血肉的友谊——记苏联女青年给中国孩子植皮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13
第4版()
专栏:

血肉的友谊
——记苏联女青年给中国孩子植皮的故事
苑维志
今年10月间的一天,在苏联远东阿穆尔州海兰泡市,两个苏联姑娘抱着一个中国男孩亲切地吻着。这是应北京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邀请的一次会面。这个历史再现的镜头,包括说不尽的中苏人民血肉相联的友谊,在这个叫孟宪国的中国男孩身上,长着苏联姑娘菲拉托娃和多洛日基娜的皮肤。
故事的开头在去年的3月。居住在黑龙江省呼玛县正旗村的小宪国只有三岁,刚刚会走。一天傍晚,妈妈张纪英到黑龙江边去挑水,宪国正玩的时候跌倒在炉子上,围巾被火点着,接着衣服也起了火。等妈妈赶回来抢救的时候,孩子已经不知人事,半个脸、手和胸部的一部分都烧坏了。张纪英抱着垂危的孩子哭了起来,闻讯赶来的村干部紧急商量怎样抢救孩子。从正旗村到县城要两天两夜才能走到。大家正急得没法,忽然有人说:“和对岸苏联老大哥联系一下吧。”村干部一听是好主意,马上跑到江边去打信号。联系的结果,对岸的苏联朋友要求马上把孩子送过去治疗。就这样,张纪英抱着严重烧伤的孩子,当晚来到了苏联的库兹?佐夫村。
在库兹?佐夫村,医生鲁季和护士们立即给孩子消毒,注射急救针。农庄的党委书记、主席都在医院里不安地等着消息。当医生检查完孟宪国的伤势,书记和主席焦急地问:“怎么样,能不能挽救?”
“情况很危险,需要和契尔尼耶沃村医院联系,转到那里去。”
农庄主席一听,马上亲自摇起了电话。契尔尼耶沃村医院院长罗艮娜接到电话,立即派了一名护士和一辆救护车出发,同时进行手术前的准备。这一夜,不知有多少苏联人民为了抢救一个中国孩子而不眠,更不知有多少苏联人民关心这个中国孩子的生命。第二天,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抢救孟宪国的手术做完了。
契尔尼耶沃村医院全体医务人员轮班护理这个中国孩子。本来有两三个人就够了,但是谁也不愿意放弃看护中国孩子的机会。四十多天过去了,孩子的伤势一天比一天好。不会说俄语的张纪英只能用热泪和各式各样的手势来表达自己感激的心情。苏联朋友用温暖的微笑和他们最爱说的简单的汉语“苏中友好”、“不要客气”来安慰张纪英。
孩子的伤势大部分痊愈了。唯独胳臂上有两处烧伤不封口,痊愈的地方也留下了难看的伤疤。张纪英本来想,剩下的部分可以回国治疗了。可是苏联医生坚决不同意。他们说:我们的责任是把孩子全部治好,中国是我们伟大的朋友,我们一定要对孩子负责到底。
要把孩子治好,又要孩子脸上不留下难看的伤疤,唯一的办法是给孩子植皮。为了植皮,张纪英母子被转送到提格达区医院。正在医院中实习的莱奇欣斯克市医药学校学生,女共青团员菲拉托娃和多洛日基娜在全医院谁来看护中国孩子的争论中,夺得了看护中国孩子的机会。植皮本来可以用母亲的皮肤,可是苏联朋友认为,母亲要照顾孩子。外科医生、共产党员哥马洛夫决定用苏联人的皮肤给孩子植皮。
为了中国弟兄的孩子,全医院人人要求用自己的皮肤植皮,于是一场争论又开始了。争论到最后,菲拉托娃和多洛日基娜又夺得了这项“权利”,她们两人坚持“我们身体健康,孩子又是我们护理的,我们应当有优先权”。为了怕张纪英不忍心割苏联人的皮,第一次植皮是背着她进行的。当第二次植皮轮到多洛日基娜,张纪英坚持要用自己的,她不忍心再割苏联朋友的皮肤了。“她们都是姑娘,还没有结婚,割了皮要难看的,还是用我的吧。”张纪英向医生请求着。可是多洛日基娜怎样也不肯让。“既然允许菲拉托娃,就应该允许我。”当多洛日基娜带着满意的表情走进手术室的时候,张纪英悄悄地站在门口,等手术完了,张纪英的前襟已经被感激的眼泪湿透了。
两次植皮,苏联姑娘为中国孩子献出了六百平方毫米的皮肤。当张纪英向菲拉托娃和多洛日基娜表示感谢的时候,这两个姑娘却微笑地说:“在抢救中国孩子的生命中我们尽了一份力量,这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和幸福。”
孟宪国经过伊尔库茨克市儿童医院的最后治疗,今年5月初完全好了。母子两人在苏维埃的国土上受了一年多最温暖的照顾,学会了俄语,健康愉快地回到祖国的家乡来了。
在成千上万中苏友谊的故事中,这是一段没有离奇情节的插曲。但是库兹?佐夫村农庄党委书记和主席的焦虑,罗艮娜不眠的一夜,伊尔库茨克市儿童医院里的鲜花、菲拉托娃和多洛日基娜身上的伤痕和孟宪国身上的皮肤,构成一朵美丽的友谊之花,它使全中国人民、全世界人民不会忘记,也使全世界的反动派知道,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是血肉相联的友谊,是任何人、任何办法也不能拆开的友谊。
(附图片)
赵志方 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