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英雄们回到工作岗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14
第2版()
专栏:

英雄们回到工作岗位
本报记者
首都出席全国群英大会的英雄们,带着党的殷切的期望和无尚的荣誉,在喧天的锣鼓和鞭炮声中,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
英雄们的归来,使全市经济战线上正在汹涌澎湃继续跃进的洪流,激起了更高的浪涛。
先进思想和先进经验在北京沸腾着,传播着。
向党报告宏图雄心
在各路英雄即将回到各自岗位的时候,中共北京市委接见了他们。
市委的负责同志要求代表们把先进的种子撒遍全北京,号召全市职工向全国最先进的水平学习,把先进的水平变成全社会的生产水平,让全市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贸战线上出现一个先进如林、万紫千红的春天!
会上,各路英雄争着向党表示决心:
“首都基本建设的任务越多,我们的干劲也就越大。回去一定更出色地完成任务,把青春献给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是青年钢筋突击队队长张百发的声音。
“我们一定要发挥火车头的作用,开足马力,为工农业生产继续跃进多拉快跑。”——这是毛泽东号机车司机长蔡连兴的誓言。
“我的本领是党教给的,力量也是党给的,我得到的这些光荣应当归功于党。回去以后,一定保证全组投递邮件工作达到全国先进水平。”——著名邮递员罗淑珍表示了自己的雄心。
北京市委的号召,迅速变成各厂矿的实际行动。当各路英雄回厂时,许多单位的党委都召开会议,听取了代表们关于大会情况的汇报,确定了迅速推广先进经验的措施。
跃进喜讯增添干劲
敢想敢干,提前跨进1963年的青年女车工刘雅君被欢迎的人簇拥着走进工厂,正赶上大家拿着大字报准备给提前五十一天完成全年任务的元件车间贺喜。
“真快呀!”刘雅君怀着激动的心情,也和大家一起到元件车间去贺喜。她一边走着,一边就和这个车间来欢迎她的青年女工吴秀华等谈开了。吴秀华等许多青年工人一直以刘雅君为榜样,在学习她,追赶她。吴秀华改进了测试绝缘,一下就把工作效率提高九倍,一个人顶上四个半人。
当刘雅君来到自己的车床边,一个更使她惊喜的事情出现了:从来没有摸过机床的十七岁徒工邬凤兰,正站在她的工作台上熟练地操作着。小邬在她去开会的十多天中,已经完成了两个半月的工作量。“时间就是财富”、“困难向我低头”,刘雅君的这些思想,已经成为小邬的实际行动了。
飞跃前进的还不是小邬一个人。在长辛店通信工厂,这些天来已经出现了成批的刘雅君式的工人。一个月前全厂只有一百多工人提前跨进1960年,现在全厂已有五百六十九人提前跨进了1960年、1961年……。
这些跃进事实使刘雅君增添了干劲,她的脑子里浮现起一个新的跃进计划:一定要在今年跨得更远些!党委第二书记阎鹤田好像已经看出了刘雅君的心事,拍了一下她的肩膀亲切地说:“别着急,你的工作已经给你准备好了。”厂长也接着说:“这回给你的可是难活。”刘雅君满怀信心地笑着回答:“应该把困难留给我!”
永远争上游
北京第二棉纺织厂加干诺娃式的纺织女工陈素芝回到车间时,迎接她的是她朝思暮想的一个好消息:她所在的四工区丙班已经甩掉背了十七个月的“下游班”的包袱,11日第一次成为全工区质量、产量的“上游班”。
陈素芝今年9月份从先进班调到这个班。在她的帮助下,全班出现了新气象。十多天以前,丙班姊妹们曾经写信告诉她:坚决在11月里争得质量上游。现在,这个誓言提前实现了。
全工区都为这件事轰动了,工人们把它称做“开天辟地”的新闻。陈素芝听到这个消息却想得很远。她对党委书记说:“现在得了上游,可不能怠慢。我们不仅要保持住这个光荣,还要继续提高。人家追的紧,你就得跑的更快,不然,就会再落到下游!”
这位二十二岁的先进女工所考虑的还不只是她们本班的问题。她同党委书记谈完话,马上就去找竞赛的对手——甲班和乙班的“标兵”王凤霄、于世卿,酝酿订立“姊妹合同”。陈素芝表示要虚心向她们学习先进技术,一定要做到三班团结,取长补短,使大家都先进。
争取更多的人挂奖章
先进集体代表、北京钢厂电炉车间工人白树茂,一回厂便紧张地投入了炉前操作。
电炉的火焰照得英雄红光满面,全车间一片欢腾。
白树茂在自己的电炉上推行了大连钢厂创造的快速炼钢法。他拿着洋镐对伙伴们说:咱们一定要把第一炮打响。全组六个小伙子迅速跑到炉前,展开了投料的战斗。在两天前一刻钟才能投完的料,现在只用八分钟就投完了。
第一助手侯德强和工人们一鼓作气投进了四吨料。他指着白树茂胸前的群英会奖章说:看到那上面的红旗和毛主席的胸像,心里就产生出更大的热劲儿。我们一定要以更出色的成绩,争取明年有更多的人挂上奖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