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井下三旗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14
第3版()
专栏:

井下三旗手
当好电溜子的主人
电溜子是井下采煤工作面运煤的主要设备,采出的煤炭必须经过电溜子载运到大巷,装上矿车,再由电机车或无极绳拉到井底车场,提升到地面。所以大家都把电溜子称为采煤生产过程中的“嗓子眼”。
开滦赵各庄煤矿七二采煤区运煤队长宋绍先刻苦钻研,充分掌握了电溜子的性能。今年7月,他整理了几年来在保证电溜子正常运转方面的丰富经验,分析了电溜子经常发生事故的二十种原因,提出预防和处理的方法,写成了一本“怎样当好电溜子的主人”的小册子。
宋绍先所使用的电溜子,从1958年大跃进以来,已经基本上消灭了三十分钟以上的事故。今年1至9月份他们使用的十四部电溜子,每个月的电溜子事故累计时间不超过一百分钟。工作面的月产量平均达到三万吨,比今年同期全国工作面的平均月产量,超过三倍多。
宋绍先在参加全国群英会前,曾参加煤炭工业部和全国煤矿工会组织的先进经验观摩传播队,到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省和京西等煤矿观摩、传播先进经验,帮助不少兄弟单位解决了电溜子不能正常运转的困难。鹤壁二矿经过宋绍先实地表演后,全矿推广了他的经验,9月份的电溜子事故比8月份减少了83%。人们都称“老宋是电溜子的好医生”。
万能回柱手
在采煤工作中,回柱和放落岩石顶板是一道极其重要的工序。采煤工作面内采出煤炭之后,要用支柱撑住岩石顶板来保护工人和机械设备的安全。当工作面向前推进一定距离之后,又要把支柱撤掉,再行利用,并使岩石顶板塌落下来,减轻前面采煤工作面所受的压力。如果这项工作作不好,不仅大量浪费坑木,而且影响采煤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开滦矿区五万多名矿工中,谁都知道赵各庄矿的张文是一个万能回柱手。他和他的小组,几年来刻苦钻研,虚心学习,根据采煤工作面不同的条件,先后创造和总结了八种先进的回柱方法。不管采煤工作面的岩石顶板破碎得怎样厉害,压力怎么大,他们几乎没有回撤不出来的坑木。1958年大跃进以来,这个小组的坑木回收率由80%提高到98%,为国家节约了坑木二千多立方米,同时保证了采煤工作面的安全作业,持续高产。因而成了全国煤矿回柱工作的一面红旗。
  实现了快速掘进
江苏省徐州矿务局韩桥煤矿庄洪生掘进组职工,去年在党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充分发挥了敢想、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曾经连续创造月进千米以上的纪录,一年的掘进量相当于过去一年零七个月的掘进量。今年以来,特别是在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的号召下,全组同志更加鼓足干劲,提出了“加快掘进速度,为采煤准备更多工作面”的响亮口号。经过认真分析研究,一致认为加深炮孔是快速掘进的关键。为了实现深孔爆破,大家提出了试用六米长钎子的技术革新建议。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密切配合下,终于试验成功了。用六米长的钎子打眼,放一次炮就能崩进五米到六米,再加上实行了班前带料、整顿劳动组织和在运输工人的协作下,掘进进度由过去日进十一米提高到二十四米以上。到9月末,他们已提前三个月完成了全年的掘进计划。
庄洪生快速掘进组曾经参加全国煤矿先进经验观摩传播队,先后到新汶、枣庄、平顶山、鹤壁、峰峰、西山、京西等矿区进行现场表演。很多单位学习了他们的先进经验后,掘进进度都提高了一倍到两倍半,火药和雷管的消耗也相对地降低了。
(附图片)
出席全国群英大会的代表、开滦赵各庄矿七二采煤区管理电溜子的能手宋绍先,向城子矿的工人介绍电溜子的检查和维护方法。 新华社记者 齐观山摄
出席全国群英大会代表、开滦七六采煤区回柱小组组长张文(左上),同京西城子矿工人介绍双绳头分段回收坑木法。 新华社记者 齐观山摄
全国群英大会代表、徐州韩桥矿庄洪生掘进小组组长吕家科(右)和城子矿五一五采煤工作面先进生产者谢山(左)在一起使用三米多长的钎子钻眼。 新华社记者 齐观山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