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树上桔红如火 田间稻谷铺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14
第4版()
专栏:

树上桔红如火 田间稻谷铺金
朱剑群
浙江省黄岩县澄江人民公社,有一条直通东海的澄江贯穿其间,两岸是连绵数十里的桔林。这里盛产闻名的黄岩蜜桔,产量占全县产量的90%。桔园的周围,有八万多亩稻田,土肥水足。来过澄江的人,都称赞它的美丽和富饶。
但是,这个地方解放前粮食和桔子的产量都很低。由于投机奸商压价收购,有的年头,桔价贱到不如番薯和白菜,甚至根本卖不出去,成堆烂掉。解放以后,生产有了显著的发展。公社化一年来,澄江的面貌更是焕然一新。
公社化后的第一年,粮食作物获得了空前大丰收。小春作物的单位产量比去年增加三成三,由于面积扩大,总产量增加一倍一。早稻产量创造了澄江历史上最高纪录,平均亩产六百一十斤,比1958年增加近二成。
今年柑桔也将获得史无前例的丰收,预计总产量将达到七十万担,比去年的特大丰收还要增产一成六。目前,茂密的枝条上缀满金黄色的果实,早桔已经开始采摘了。穿红着绿的女社员们,两手采桔,歌声不绝,她们要唱出心底的喜悦,庆丰收,赞公社。
粮食柑桔一齐丰收
黄岩蜜桔有八百多年历史了。向来是大年产量比较高,小年产量比较低;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这种不正常的情况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了。其实,这不在于天,而在于小农经济时代各种条件的限制。过去个体农民力量单薄,轮到小年不加培育管理,这就使小年更加歉收;碰到旱、涝、风、冻、病虫等自然灾害,小农经济更无法抗御。就是高级社的时候,消灭大、小年的差别也受各种条件限制。1958年敲起大跃进的战鼓,社员们彻底批驳了“唯条件论”和“习惯论”,发扬了敢想敢说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这一年虽然是小年,许多高级社的桔园产量反而超过了大年;但是高级社力量究竟是有限的,有一些高级社仍有大、小年的差别。
自从建立人民公社以后,社员们为了彻底消灭大、小年的差别,依靠人民公社的力量,推行了许多新技术与新措施。今年公社组织了妇女治虫专业队,全面喷射了烈性农药,破天荒第一次免除了病虫害带来的损失。全社投放了八万多工,建设桔园水利,做到霉雨时节桔树不烂根不黄叶;天旱少雨桔树也不缺水。全社桔树施肥三次到四次,施肥量增加50%以上。修剪整枝工作也由过去一年一次增加到两次。全社还调整了六千多亩插花桔园,改造了五千五百多亩土薄、草多、水利条件差的落后桔园,等等。这些都是高级社的时候办不到的。
澄江公社在消灭柑桔生产大、小年差别的同时,粮食生产也飞跃发展。这个公社历年是个缺粮的地区,1958年全社有五十个生产队已经能够粮食自给;今年有四十六个生产队,粮食已经自给有余。如黄西生产队,每人平均只有五分田,1957年缺粮七万八千斤,1958年缺粮五万一千斤,但是今年除了留足口粮和完成国家粮食征购任务以外,还有五万多斤储备粮。
不争劳力 不争肥
1959年出现粮桔共同跃进的局面,这个变化是有深刻意义的。长期以来,桔粮生产就存在着矛盾,首先突出地表现在互争劳力上。比如在春耕插秧的时候,桔园又要清园、施肥、松土;夏收夏种的时候,又是柑桔除虫、施肥的时候;到了秋收冬种,社员们说,那是“三面锣鼓一起敲”,既要抢收抢种,又要采摘桔子。劳动力的矛盾,长期解决不了。社员们逐渐地便产生了重桔轻粮的思想,把劳动力多用到桔园里。结果桔子虽然增产,粮食产量却不高。要是社员重粮轻桔,就出现相反的情况。1951年汇江生产队的桔农分到了田地,迫切要求多吃粮食,当时桔子价格又不高,普遍产生重粮轻桔的现象。这一年水稻产量比前一年增长了26%。而柑桔产值却比前一年减少了20%。合作化以后,强调了粮食柑桔必须同时发展,但是由于劳动力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柑桔和粮食生产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
公社化以后,对于柑桔和粮食生产的要求更高了。为了提高柑桔生产,要推行许多新技术、新措施,必须投放大量的劳动力;水稻生产要全面地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也需要投放更多的劳动力;而且多种经营、社办工业等各项生产也需要劳动力。由于人民公社发挥了一大二公的作用,妥善地安排了劳动力,柑桔和粮食都取得了空前大丰收。
公社为什么能够解决长期以来就存在的互争劳力的矛盾呢?
一、公社化后,农村中普遍举办了集体福利事业,使全社二万五千多个妇女从锅灶旁走出来,成为一支农业战线上的生力军。1958年公社办起不久,男劳动力投入秋收冬种,全部妇女担负了采摘桔子的任务。今年早稻插秧的时候,妇女负责清园、剪枝、车水、拔秧等工作。公社化以前,妇女完成的工作量只占全部农活的10%左右,公社化以后,妇女完成的工作量就占全部农活的45%。
二、公社化以后,全社劳动力可以在更大范围内统一安排和调度,比以前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使用。各生产队都按照男女整半劳力的特长,组成各种专业队。全社劳动效率提高50%左右,等于给公社增加了一半的劳动力。
三、由于公社人多力量大,资金雄厚,有力量大规模地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和购置各种农业机械。全社共修水库、开河、开塘三百六十六处,增加灌溉面积四万三千多亩,估计一年可以节省十九万多个劳动日。购买打稻机五百四十七部,插秧机三百九十五部,抽水机七十九台,共可节省二十九万个劳动日,也为农业机械化开辟了光辉的前景。
四、全社有一万二千亩插花田,六千亩插花桔园,经过调整,可节省十五万个劳动日。
上述四个方面,共可增加劳动日八百万个左右。以一个整劳动力全年做四百个劳动日计算,全社等于增加了二万个整劳动力。
保证今年桔粮双丰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民公社解决了桔粮争肥的矛盾。公社化以前,肥料不足,桔粮争肥矛盾很大。最近几年柑桔收入多,一般桔农总是把肥料先用到桔园里,因之水稻缺肥现象更为严重。春耕前桔子施“花前肥”,需要栏肥,早稻也要用栏肥作基肥。水稻就顾不到了。6、7月间桔子要施人粪,施化肥,这个时候晚稻也需要追肥,结果是“一碗饭二个人吃”,大家都吃不饱。柑桔采摘以后,要马上进行冬季施肥,这样冬种肥料就紧张了。公社化以后,这个矛盾怎样解决呢?公社认真贯彻执行了桔、粮、畜并重的方针,大力发展畜牧业,增积猪栏肥。从生产队、大队到公社都办了畜牧场,公养也带动了私养牲畜的大发展。由于畜牧业的发展,全社年产猪栏肥约二百二十五万担。同时,抽出了更多的人组成积肥专业队,大积土杂肥,大搞土化肥。公社化以来,全社共积了各种土杂肥二千二百九十二万担,制造了土化肥四千二百担,加上公社化后资金雄厚,商品肥也大大增加。肥料多了,桔粮争肥的矛盾也就基本解决了,而且施肥水平比过去有很大提高。据调查,全社水稻施肥量增加一倍二左右,柑桔施肥量增加一半。
粮区变富 桔区更富
这个公社多数是产桔区,桔子收入大,桔区经济富裕,因此产粮区的经济收入大大低于产桔区。公社化以后不到一年时间,这个情况就起了根本变化,产粮区由穷变富了,产桔区则更加富裕了。我们从下面两个生产队的变化中,可以略见一般。
黄土岭生产队是个半山区,只种水稻。过去由于粮食产量不高,1957年还要国家供应粮食二万斤,1959年早稻产量比1958年增加了24.6%,除了留足口粮、种籽、饲料以外,还卖余粮十二万二千斤,供给兄弟生产队粮食五千一百斤、洋芋一万六千八百斤。这个队今年上半年的总收入达到四万四千三百三十九元,接近1958年全年总收入的水平。目前,除了还清银行贷款等二千三百元、基本建设投资三千多元、借给兄弟生产队一千五百多元以外,每户社员全年平均收入可以赶上产桔区富队的水平。
另一个是产桔区的汇江生产队,过去就比较富裕,公社化以后变得更加富裕了。这个生产队在保证桔子增产的同时,大抓了粮食生产、畜牧业和多种经营,因此收入大大增加。今年与1958年相比,预计农业收入将增加一点二倍,柑桔收入将增加0.9%,畜牧收入将增加五点七倍,副业收入将增加三点九倍,全年总收入将增加39%左右。现在,这个队的社员家家有余粮,户户在银行有存款。
澄江公社建立一年来的巨大变化,充分证明了人民公社有无比的优越性。
(附图片)
澄江公社王林大队东方生产队的姑娘们在采蜜桔。 叶心源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