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阅读
  • 0回复

阔步前进的版画艺术——简评第四届全国版画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14
第8版()
专栏:

阔步前进的版画艺术
——简评第四届全国版画展
马克
美术家们常常把展览会比做收获的季节,的确是个恰当的比喻;参观“第四届全国版画展览会”就能使人感到丰收的喜悦。这一方面是由于展览会比较真实,而且诗意盎然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那些灿烂的、激动人心的种种面貌。另方面也由于这次展览比较全面地显示了我国的版画艺术,自去年大跃进以来蓬勃发展阔步前进的形势。真是万紫千红,群芳争艳。特别是新画家的大批涌现,更给版画园地中增添了一片崭新的、欣欣向荣的气象。
这次展出的二百九十余件作品,都是各地版画家们近一年的新作。和历届全国版画展相比较,不仅水平整齐,而且作品的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题材内容更加广泛,形式风格也更加多种多样,尤其是许多版画在民族风格的探索上有了进一步的收获。作品描绘的内容不论是宏伟巨大的水利工程,气势巍峨的钢铁生产,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或是麦浪滚翻歌声遍野的丰收;也不论是祖国大好河山晨昏雨雾和四季变化莫测的美妙,或是自然界奇花丽草的美,等等,无不洋溢着画家对生活的热爱,和艺术上独到的造诣。既能使人受到感染和教益,也能令人得到美的享受。我们看到:老画家们的作品其艺术创造日趋完美,而且还有一些新的探索和发展。例如李桦的“一楼盖成一楼又起”,以充沛地热情描画了我国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新貌,构图严谨,刀法稳健有力,画中充满着沁人的阳光和令人自豪的力量。古元的“新芽”,可以说是农村儿童新生活的赞美诗。构思巧妙,意境清新,用刀简洁明快,表现了画家近年来逐渐形成的新风格。黄永玉的“我们自治州的演员”生动地刻划出了苗族女演员的美丽和神情,而且在学习传统的阳刻线条和套色方面,又作了可贵的尝试。其他如黄新波的“岗峦初醒”,刘旷的“春晓”,也都是有独创性的佳作。在新画家们的作品中,更是充满无穷的创作活力,闪射着夺目的光彩。例如李唤民的“藏族女孩”、吴凡的“蒲公英”,都以天真稚气的儿童形象刻划,吸引着观众的注意,传统木板水印方法的创造性运用,更加强了作品的魅惑力。修军的“秋”、董其中的“新渠小景”、徐匡的“待渡”、蒋正鸿的“新城市”、郑爽的“黄土高原的春天”等,也都是耐人寻味的作品。作者以丰富的感情,敏锐的观察力,和确切的艺术语言,揭示了我们生活当中常见的,然而却不容易为人注意的美。金黄耀眼的玉米穗满挂门前的山区农舍,纵横在绿色田野中的渠道里流着淙淙的清水,年轻的男女测量队员们在船头上向往着将要开始的工作,在边远的原始的森林地带也建立了新城市,花儿盛开的春天人们成群结队地去劳动……。所有这些都是很平常的生活现象,然而经过画家的艺术创造,能使我们联想到祖国的发展建设与和平幸福的生活。
展览会中佳作很多,不胜枚举。不过在赞赏之余,我们不能不想到取得这些成绩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这里只谈几点意见:第一,版画之所以有这样大的成绩,主要是在总路线大跃进的鼓舞下,许多版画家上山下乡联系实际,在创作上解放思想大胆创造的结果。但由于深入生活的时间长短不一,所以有些作品还只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绘,而没有更深入地反映出我们社会巨大的变革和斗争(例如对人民公社的反映就不够)。也没有进一步刻划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各种典型的人物形象。因此还需要继续深入生活,以便创作出更加深刻的作品。第二,目前,版画的题材样式和形式风格日益多样。像这次展览中就有单幅画、连环画、组画、插图和新笺谱等。其形式有圆有方,有竖有横。其风格有的精雕细刻,有的大刀阔斧,有的清新活泼,有的浑厚古朴,真是丰富多彩。但是决不能把这些视为单纯是形式上变花样,而应看到这是客观实际需要和群众多方面的爱好所决定的。任何美丽的形式如果脱离开生活,将会空虚乏味;只有结合生活才会鲜明生动,为了满足群众多方面的欣赏爱好,也需要在继续深入生活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品种,创造更多的风格。第三,我国版画家的队伍正在迅速扩大,1954年参加第一届全国版画展的作者只有八十五人,而今年参加展览的已有二百人,更可喜的是其中有一百五十六人都是解放后新成长起的作者。许多工厂、农村、学校和部队的版画作者更是难以数计,其创作风起云涌,形成热潮。他们的创作干劲很高,没有刀子自己制造,没有木板就找代用品,甚至坏的乒乓球拍子也变成了创作工具。因此作品的数量很多,例如广东湛江专区,在一年的时间内就举办了一个三百多件作品的展览会。这种广泛的群众性,是社会主义时代艺术发展的特征,也是版画之所以能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但是,业余版画家们的创作往往缺乏艺术的基本修养,而且创作的时间少,学习条件也差,所以亟需扶植和培养。如何发动老版画家,采取各种组织和各种方式进行辅导,以巩固版画家的队伍,这是很重要的工作。
我国新兴的版画艺术,自鲁迅先生提倡至今已将近三十年了,这三十年中特别是建国十年来,已有了巨大的发展。当时还是幼苗的木刻,现在已绿树成荫,硕果累累。当时仅限于城市知识分子中的木刻,现在已普及全国工农兵群众中去了,大有“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之势,让我国的版画艺术一浪高一浪的汹涌前进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