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重视小革新 取得大效果 南京电子管厂普遍展开技术革新运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15
第2版()
专栏:

重视小革新 取得大效果
南京电子管厂普遍展开技术革新运动
据新华社南京14日电 南京电子管厂采取“既抱大西瓜,又抓小芝麻”的做法,掀起了一个人人动脑筋、个个想办法,事事有革新、件件有改进的群众性技术革新运动。
前些时候,这个厂的有些职工认为“小革新苗头不大”,对于提高工效一两倍的革新技术不感兴趣,尽想搞自动化、工效提高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革新活动;也有人认为“生产任务这样紧,哪有时间搞革新”;学徒工则认为“我们技术还没有学到家,哪能搞革新”。针对这些思想情况,工厂党委采取摆事实、算细账、召开经验交流会等办法,打开职工群众思路,指出大中小并举的技术革新方向。
三车间手工操作的装配小组张德容改进了焊特种管子隔离罩的方法,提高工效10%;这一改进看来作用不大,但是全面推广以后,每道工序都提高工效10%,每天可多增产五百五十多只管子,价值一万多元。工具车间老师傅改用银块方法加工某种产品的零件,虽然工效只提高半倍,但是模子的寿命却延长了50%,还节约了钢材三分之一。把这些“小”革新的账一算,工人都说“小”革新的作用实在不小,开始认识到许许多多小革新可以汇聚成为大革新的道理。有一个工人还为此写了一首诗:“眼高手低搞革新,空想一阵没信心。围绕工序动脑筋,破除迷信有窍门。革新花开春满庭,生产指标日日升”。
厂党委把全厂职工的革新积极性调动起来之后,进一步向职工指出:围绕工序、工具、设备、工艺、操作、调整劳动组织等,只要对生产有利,即使工效提高零点一倍,都算革新。这一来,全厂很快掀起了比提得多、实现快、花钱少、效果好的“四比”竞赛,形成了人人搞革新的热潮。10月份,几乎60%以上的学工都实现了一项到两项大小革新项目。
在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浪潮漫卷全厂的同时,领导上又根据生产特点,每月排出全厂性生产技术上的重大关键,向职工提出革新课题,并且重点抓住革新配套这个环节,使大小革新同时发挥作用。
由于广泛地调动了职工群众技术革新的积极性,这个厂在9、10两个月,就出现了革新建议两万多条,已经实现了五千多条,比1至8月份的总和还多一倍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