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歌颂革命英雄的诗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15
第7版()
专栏:

歌颂革命英雄的诗章
“青春之歌”是一部成功的影片,它不仅忠实于小说原作的精神,而且还弥补了小说不足的地方。看过影片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是一部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诗章,也是国民党反动政府可耻卖国的见证。眼看亡国之危而不准说抗日之话,这怎么不叫人义愤填膺;因抗日“有罪”而被害的两个英雄形象——卢嘉川和林红,又怎么不深深激动人心!革命的先烈牺牲了,可是人们看到了林道静的成长,革命一定会发展,抗日一定能成功。
影片切除了卢嘉川和林道静的爱情关系是必要的。卢嘉川牺牲以后林道静除了在公园里朗诵卢的诗外,再没有多余的镜头,这样并不损伤林道静形象的完美,编剧两次借林道静对江华、戴瑜的道白中提到卢,表现了卢对林道静的影响仍然是深刻的,这较之小说中林对卢的怀念更有利于卢的形象。
对于戴瑜和王晓燕的爱情纠葛,影片也剪裁了。小说中的戴瑜作为表现同党为敌的狡兔,显得不足,而对王晓燕和戴瑜的爱情纠葛又描写得过多。编剧减轻了这一方面,简短有力地揭露了这个叛徒的丑恶面目。
卢嘉川的被捕牺牲紧接着是林道静和余永泽决裂一场,更是编剧成功的地方,特别引起观众对余的痛恨。
除夕的夜晚——照例这是人们团聚的日子,可是北京大学的东北同学到哪里去找家乡?哪里去见爹娘呢?东北这一块美丽富饶的国土被蒋介石出卖给日寇了。因此,这一天晚上东北的同学只能聚集在一起唱一首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我们被歌声带进了那酸辛的国破家亡年代,就在这个时候,影片中的青年高喊“我抗议”,是的,要抗议、必须要抗议,这是那时候中国人民的怒吼。
另外,在林道静入党宣誓时,穿了一件观众所熟悉的红毛衣,这是林红临刑前送给林道静的纪念物,在入党宣誓时穿这件衣服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这是导演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个主题思想作的具体描写,细节简练而意义深刻。总之,整部影片的构思都是非常生动丰富。 沈阳 吴时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