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美与丑——看“黑熊与公主”所想起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15
第8版()
专栏:

美与丑
——看“黑熊与公主”所想起的
丘扬
童话片,有它自己独具的风貌:单纯、明净、爱憎鲜明,能够合乎孩子们的欣赏理解能力,能使他们得到一些陶冶,从而在自己的行为中体现这些道理,我想,这样也就不违背制片者的初衷了。如果一定要求一部童话片,容纳和体现更复杂的哲理,并且以此来衡量得失,也不一定就是顶现实的。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肯定民主德国影片“黑熊与公主”的成就。
情节的开展,某些部分类如我国的某些童话,比如懂得爱护和救助别的生物的人,最终也会在自己的危难中得到它们的救助。这种单纯的因果关系,曾是儿时所听到过的许多迷人童话的主题,孩子们相信这样的因果,是没什么坏处的,而且,我想,我们的孩子们也会由此对这部片子感到亲切。
自然,影片并不仅仅是表现这一个方面,它有发展,也有比这个方面较深一步的意思。通过骄傲的公主的遭遇,影片向孩子们显示:心灵上的善与恶、骄傲与谦逊是怎样直接关联着面貌的美与丑;劳动、关心和救助别人等等优良品质,能够换取到怎样的快乐和幸福。另外,这些道理的叙述,由于是和公主与王子之间爱情发生、发展的过程相联系着,因而就避免了乾瘪与生硬,情节的开展和教育的目的,结合得很紧密,很单纯。这样做除了会很有利于孩子们的理解和学习而外;就这种把教育性和娱乐性统一起来处理的技法而论,德国朋友们的成就,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童话,不排斥神奇境界的描绘,特别是彩色片,就更加有利于这种描绘;但是,这部片子彩色的选择和运用,却不仅仅只是为了炫奇,从色彩上可以看到对于主题、情节的照应。影片常常用一组山石、一脉土坡划过镜头,接连起下一个场面,除去笔墨的精炼而外,这些山石、土坡的彩色浓淡冷暖之间,也都能从旁地说明着情节的内容,甚而预示出情节的发展,它和故事不脱节,而且形成了情节开展所必需的气氛,其中却又有变化。比如在土地怪的洞府里,金色的树、褐色的草、血红的珊瑚岩等等,所构成的色彩斑烂的感觉是迷人的,但它总有一种矫揉造作的感觉,是美的,但又是不自然的邪恶的。到了影片结尾,公主用自己热烈的爱情击退了土地怪的魔法,并使后者陷于灭亡的时候,周围的色彩就发生了变化:依然是那些景物,但是,色彩柔和了、自然了、温暖了,使人感到亲切、质朴,有真正的田园牧歌情调,相形之下,就使得土地怪没有灭亡之前的景物色调,更为怪异。这一点,正和影片所要说明的美与丑和矫饰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相一致,使得观众不但可以从情节上,而且从色调的感觉上,得到相同的结论。
这样的色彩安排是有生命的、不庸俗的。艺术品,即以前边所举的土地怪的洞府为例,放在简单地理解了表现手段的设计家手里,很可能把它搞的恐怖可憎,然而那也就必然会失去了现在影片的变化中所内涵的深远意义,而且也很可能引起观众的生理厌恶。这样说,并不就是忽略了倾向性,只是想说明,表现明确的效果,不能依靠简单的方法。邪恶的事物之所以一时能蛊惑人,正因为它有时却具有貌似美丽的外表,揭示这种“美丽”下边的丑陋,并以真正的、有生命的美丽来与之抗衡,是需要更复杂的劳动和更深沉的构思的,就这一点而论,我赞美这部影片色彩的成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