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忠县围绕农业生产开展“小秋收”突击运动 超额五倍完成收购计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17
第4版()
专栏:

忠县围绕农业生产开展“小秋收”突击运动
超额五倍完成收购计划
编者按:四川忠县开展的“小秋收”突击运动,十天取得很大成绩。忠县的经验证明: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千方百计挖掘劳动潜力,大搞群众运动,就能把“四秋”生产和“小秋收”同时搞好。
11月份是采集野生植物的最后时机,各地要依靠党委,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发动群众,把“小秋收”运动推向更高潮,力争完成或超额完成野生植物原料的采集和收购任务。
本报讯 四川忠县群众在县委领导下,大搞“小秋收”突击运动,从10月21日起,四十万人上山十天,采集野生植物原料九千多万斤。国家商业部门收购了四千七百万斤,比前九个多月收购数超过77%,比去年全年增加四倍多。今年1至10月底,国家商业部门收购七十三万多担,提前和超额完成年计划的五点四倍。总共增加社员收入五百多万元,平均每户收入三十三元,每个劳动力收入十七元多。商业部最近通报各地,要求学习忠县的经验。
从10月中旬以来,忠县组织了五千人的宣传大军,通过各种形式,宣传采集野生植物对增强公社经济力量,促进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并广泛讲明了政策。在提高思想、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层层召开誓师大会,造声势,鼓干劲,开展红旗评比竞赛。各公社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围绕农业生产,采取十项措施,大挖劳动潜力,保证“四秋”(秋收、秋种、秋耕、秋藏)生产和采集野生植物原料同时飞跃发展,这十项措施是:(1)组织专业队采挖。在这方面,各地计安排10%—20%的劳力共四万五千人。(2)白天生产,晚上采挖。10月20日晚上,全县十二万人上山,一夜采集六百三十四万多斤野生原料。(3)三人生产,两人干,挤出一人上山。石子公社杨兴生产队八十五个劳力,抽出三十三人上山,每天采挖野生植物原料二万多斤;留下的五十二个社员,也把“四秋”生产搞得又快又好。(4)上午努力生产,下午抽人上山。望水公社双河区队二百个劳力,点灯吃饭,天明出工,劳动半天胜过一天,下午就集中突击采挖。(5)做活休息时就地采挖,收工回家时沿途采挖。(6)组织放牛娃、打柴童顺便采挖。(7)结合学校勤工俭学,组织学生课余采挖。(8)假期组织干部教师采挖。(9)组织老人采挖。
(10)组织场镇居民和小商贩采挖。在收益分配上对集体组织采集的,工分照评,收入归社;社员工余采集的,谁采谁得;学校勤工俭学采集的,收入归学校,课余采集的,收入自得。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很快形成了群众性的采集热潮。
在运动中,各地还采取了“四定”“四上山”“五就”“四结合”等措施。“四定”,是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间,定期检查评比。“四上山”,是商业工作人员上山,资金上山,衡器上山,运输上山。“五就”,是就地翻晒整理,就地验收,就地过秤,就地付款,就地组织群众集运。“四结合”是采集野生植物原料与中心工作结合,收购大宗产品与收购小宗产品结合,收购与宣传结合,采挖与培植结合。此外商业部门还增设了临时收购点一千二百多个,采取流动收,固定收,白天收,晚上收,天晴收,落雨收,多也收,少也收,随到随收,早迟都收等十种收购方式,千方百计,有利群众,支持生产。
在采集收购的同时,各地大搞加工利用。在加工生产中,该县充分注意了集中加工与分散加工,商业部门加工与组织群众加工,土法加工与半机械加工相结合。目前全县已办酿酒、烤胶、造纸、药材加工、农药、副食品、淀粉、饲料、纤维加工等常年的和季节性的工厂二千零九十七个,其中商业部门办的或与公社生产队合办的二百四十四个,公社管理区和生产队办的一千八百五十三个。为了推广加工技术,商业部门还多次组织现场参观、技术交流会、办训练班等办法,给公社和基层商业部门培训各种技术人员六百七十三名,以适应广泛开展加工的需要。另外各地还发动群众大搞技术革新,全县1至10月份创造和革新的工具达五十一种。如戚家河纤维厂创造了锤打机、洗料机、打浆机等,大大减轻了劳力强度,节约了劳力,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质量。全县截至10月底止,利用野生植物原料生产了人造棉八万九千斤,绳索二十四万三千五百根,土酒十六万七千三百斤,糖果二十一万七千三百一十斤,油脂六千七百五十斤,加工药材五十七万一千四百三十斤,总值一百二十多万元;节约粮食四十多万斤,新制品种达二百多种。全县正乘胜挺进,争取“小秋收”的更大胜利。
(附图片)
四川三台县满山遍野都是蓑草。新德人民公社适当地安排了劳动力,上山割蓑草。 新华社记者 游云谷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