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开封专区改革磨面工具 四十一万劳力、十五万头牲畜离开磨房投入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17
第4版()
专栏:

开封专区改革磨面工具
四十一万劳力、十五万头牲畜离开磨房投入生产
本报讯 河南开封地区在大搞“三秋”生产的同时,开展了以改良磨面工具为中心的炊具改革运动。截至10月16日,全区已有一百五十八个人民公社、三千三百七十九个大队取消了人推磨,共改制各种磨面工具一万七千零五套,已经投入正常生产的有一万二千多套,日产面粉一千零一十一万四千四百斤,按每人每天吃一斤面粉计算,全区93.44%的人口可以吃到改良磨加工的面粉。从而使四十一万劳动力和十五万头牲口离开磨房,投入了“三秋”生产。
全区各种改良磨的共同的特点是:就地取材,成本低,制造简单,操作方便,工效一般都提高三倍到五倍,有的提高十倍以上。
开封地区又快又好地改良磨面工具,是各级党委加强领导的结果。运动一开始,有些人表现信心不足。他们说:“重点搞些可以,全部都改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全面开花,会造成浪费。”总之,他们不相信群众的力量与智慧。针对这些思想,中共开封地委在9月上旬分别在?县、永城、中牟召开了三次现场会,在统一干部思想的基础上,选定了适合各种不同地区的改良石磨型号,要求在全区内迅速推广。中共?县委员会第一书记江涛同志除亲自掌握指导这一工作外,还深入公社具体帮助解决磨面工具改革中的问题。如在葛岗公社发现钢磨装上自动添粮设备的好处以后,便及时召开电话会,向全县推广,从而使全县操作钢磨的人数由五百七十六人,减少到二百一十三人。淮阳县鲁召公社全社经过五天突击,就普遍改革了磨面工具,全社磨面效率比以前提高了六倍,腾出了二千六百七十九名劳动力投入了生产。
各地都本着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大胆创造,不断革新的原则,开展了群众性的改良石磨运动。东明县陆圈公社依靠社员解决木料、石头等器材,使全社很快安装起八十盘水打磨,日产面粉十二万斤,解决了全社吃面问题。?县葛岗公社铁工厂的职工,在安装和改进钢磨中提出了七十九条合理化建议。为了迅速传播经验。各地还运用现场会、参观评比和请师傅、带徒弟等办法,使先进经验一天内传播全县,三天传遍全区。
组织有关部门大协作,也加速了这一工作的开展。?县在安装钢磨运动中,工业部门负责钢磨制造、修理、安装和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商业部门负责原材料供应,各部门拧成一股绳,因而使全县所有钢磨很快地安装了起来,突破了技术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