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加强企业管理是小厂继续跃进的重要途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18
第3版()
专栏:

加强企业管理是小厂继续跃进的重要途径
山西晋北专区马口煤矿青年红旗炼油厂 荣致魁
山西晋北专区马口煤矿在去年6月间办起了一座小型煤炼油厂,这是一座用土洋结合方法进行生产的煤炼油厂。一年来经过不断改进和健全企业管理,采油率由50%提高到99.67%。堆炉运转由每月三炉提高到十五炉,达到设计能力的100%。在焦油加工方面,每加工一釜的时间由四十八小时缩短到七小时五十分钟;品种方面,已生产出轻柴油、重柴油、粗酚等五种产品,并试制成锭子油等四种产品。原油成本由最高每吨四百四十元八角五分降低到最低一百五十四元一角一分,被评为晋北专区石油系统的标兵。
及时调整劳动组织,合理安排劳动力,是马口煤矿炼油厂高产优质低成本的一条主要经验。去年12月份煤矿上需要劳动力,把炼油厂的装卸工调走了。人少了,产量又不能降低,怎么办?这时厂领导上就把全部工人分成两组,各组包干一炉,自己装卸,自己操作;同时,在两炉之间开展了劳动竞赛。结果,人员减少,劳动生产率却大大提高了。今年4月份任务加大了,出现了装煤赶不上炼制的矛盾;这时领导上便把所有的人编成三个操作组,并将身强力壮的编成突击队,由党员薄明显同志担任队长。执行的结果,任务虽大,在不增加人力的情况下,依旧出色地完成了生产任务。总之在劳动组织问题上,不仅从组织形式方面满足了生产需要,按照工人的体力和特长,调整了劳动组织,而且还注意了政治力量的配备。
其次,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加以推广。如最高采油率达到99.66%的时候,厂领导立即将这个高产纪录总结成十条经验,在全厂推广,同时还将连续生产十四炉和缩短加工时间的经验利用起来,保证了5月至8月份在不突击、不加班的情况下,平均每月干馏十二至十三炉,加工二十釜左右(因装油容器不足,经常被迫停产,未能完成加工任务)。
在总结经验时,还制定了焦油加工和气体分析规程。这些规程是由工人起草编写的,由于这是工人自己经验的总结,因而执行起来,方便易行。
第三、学技术,改工具,大胆试验。这个厂曾组织了技术革新小组,小组的成员是厂的集体工程师,他们经常提出各种有关技术改进的方案。同时还订有“石油炼制”、“地方石油工业通讯”等刊物,买了许多有关业务书籍,发动工人自学,这对提高技术有很大帮助。一年来这个厂改革了不少工具,提出了将近二百条合理化建议,如自己制造土榨蜡机、油水分离漏斗等。开始,对油品化验大家总觉得很神秘,无人敢搞,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次试验,结果良好。这对指导生产,保证产品质量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第四、建立了各种设备维护检修和工具仪器交接班制度,大大延长了机器、炉子和釜的使用寿命,保证了生产,减少了开支。如堆炉去年就裂了缝,许多人主张立即重建。但工人们坚持了炉炉维修,半月大修,又使用了半年。鼓风机和水泵有专人负责,半月一检修,一年来从未发生过事故。日常生产使用的工具、仪器,班班交接,损坏或丢失都要记在交接簿上,找出原因,以便处理。
第五、班组核算,小票领料。在马口煤矿统一领导下,实行了班组核算,小票领料,即每月月初各组根据生产任务的大小,作出用料计划,经厂领导批准,报财务、供应部门折成价格,发给小票。每次领料都要付给相等价格的小票,到月底根据用小票多少及产品的多少,就可计算出小组的成本,因而养成了精打细算的习惯。
第六、建立油品、油库验收制,设专人管理。以往只注意生产,忽视油品管理,以后清点了库存,油品入库时要脱水,由专人验收、保管。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油品的浪费。由于加强了生产管理,产品成本也有了显著的下降。
1958年生产原油八十三点五吨,半焦六百吨,每吨原油成本二百二十元四角一分,每吨半焦成本十五元五角。1959年上半年生产原油一百三十点六八吨,每吨油成本一百八十六元八角六分,半焦七百三十九点二吨,每吨成本十二元九角五分。
目前,全厂正在为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生产二百五十吨原油而奋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