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坑底公社充分运用大跃进的经验 试验田带动晚稻全面丰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18
第4版()
专栏:

坑底公社充分运用大跃进的经验
试验田带动晚稻全面丰产
本报福州17日电 福建东部山区寿宁县坑底公社,今年全社各级干部三百五十多人和老农、社员共同种植了一千五百亩指挥试验田和标兵试验田,带动了全社五千五百七十亩单季晚稻获得空前大丰收:总产量比去年增加34.45%,平均亩产六百三十二斤,比去年增产31.7%。其中有三百五十亩指挥田平均亩产一千一百十五斤,比去年增产一倍;一千一百五十亩标兵田平均亩产八百三十二斤,比去年增产43%。
坑底公社是寿宁县的贫瘠山区,生产条件较差,解放初期粮食亩产只有二百多斤。去年干部种了一部分试验田,初步取得了山区丰产的经验;今年决定大搞试验田的时候,却遭到一些有保守思想的人的反对。他们说:“你有老鼠变水牛的本领也不能叫山田高产。”也有的说:“坑底土层薄,再试验也达不到千斤。”又有一些人说:“我们山区地多人少,如果都用这么大工夫种田,哪里来的劳力?”公社党委针对这些论调,发动全社开展了一场保卫试验田的大辩论,广大社员和干部以具体事实和道理批驳了以上各种误错言论。
群众大辩论,保卫了试验田的声誉,鼓起了干部和群众大搞试验田的干劲。公社党委认真总结了去年试验田的经验,吸取群众对试验田的正确意见,采取了下列三项措施:①动员全体干部和老农、社员共同来种试验田。②不论好田、坏田、一般田都搞试验田。③试验田分为两种:一种指挥田,成为公社党委、大队党支部和生产队长组织农业生产跃进的基点;另一种是标兵田,分布在每一地段角落,成为各级干部带头贯彻党委号召和推行先进经验的标兵。全社三百五十多个干部,分别串连了二千五百多个老农和社员,选择了各种各样的田地一千五百亩作为单季晚稻试验田(占全社单季晚稻总面积的26.8%),基本上作到干部人人种试验田,队队都有指挥田,片片段段都有标兵田。公社党委建立这一系列的试验田后,就实行“一点牵一线、一田带一片”的领导方法,从制订生产指标到采取增产措施,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推广先进经验都由指挥田先搞;再召开现场会,由标兵田带头作出榜样,带动周围一般田全面推广。如当地群众过去没有采青叶作基肥的习惯,今年干部先在指挥田作出榜样,召开现场会推广这一经验,然后各片各段的标兵田带头,每亩施用五十六担青肥作基肥,从而带动了全社掀起了两次采割绿肥运动。又如在插秧季节,试验田普遍从往年“芒种”前五天插秧改为“小满”前五天插秧,并推行合理密植,使全社五千多亩晚稻普遍比去年提早十天插好秧,种植密度普遍比去年缩小两三寸。半岭洋老农吴玉礼向来坚持“稀田密谷”论调,主张插秧规格是一尺至一尺二寸,但是当他看到党支部书记的密植试验田秧苗长得很好,产量高,他就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了。在田间管理期间,浩溪大队的试验田按照稻子生长需要,采用少吃多餐、勤施追肥,不断消灭三类苗、提高一类苗、带动二类苗的办法,使稻子长得很好。公社党委就在这个队的试验田边召开现场会,结果全社晚稻都作到了中耕追肥三次。
坑底公社今年坚持试验田带动一般田的领导方法,大搞群众运动,不仅在生产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使广大干部学习到更多的农业生产知识,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密切了群众关系。全社各级干部人人都自备农具,和群众一道种田。其中小队一级干部二百八十多人,普遍做到和社员同出、同归、同劳动;公社、大队干部六十五人有五十八人每月参加劳动在二十天以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