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培育种猪的标兵李百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18
第4版()
专栏:

培育种猪的标兵李百川
李百川是厦门市郊海沧人民公社的种猪配种员。1955年底,农业部门交给他一头“约克夏”种公猪,要他负责培育良种猪。但是没有“约克夏”种母猪,怎么办呢?第二年春天,他偶然发现一家农民有一头“约克夏”种小母猪。可是这头小猪的后腿不慎被烫伤残废了,同时还患着肿脖病。李百川见到这头猪,如获至宝,他出钱买药,很快治好了肿脖病。把这头猪买回来时,瘦骨伶仃,只有四十八斤重。他精心饲养,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这头猪终于恢复了健康。8月开始配种,12月生下了第一胎小猪九头。
这头母猪生第二胎小猪的时候,就难产死了。李百川立即把死猪剖腹,抢救出还活着的五头小猪。从此,他就像慈母一样抚养着这群失去妈妈的小“约克夏”。经过辛勤照料,小猪娃长大了,个个活泼健壮。
为了更多更快的繁殖良种,让“约克夏”的子孙满堂,李百川还找到了快速繁殖法。例如一般的母猪每年只能生育两次,在生育后两个月的哺乳期不发情,无法交配。李百川想出了“移种寄养”的办法,即当“约克夏”种母猪生下小猪后,就把猪娃寄给本地母猪哺乳,这样就使“约克夏”种母猪在产后一周就可交配,从而实现一年三胎。
两年多来,为了搞好配种工作,他详细记载、研究母猪的配种期和生育期。母猪临近产期时,他经常去试挤母猪的乳房,如果发现乳汁,说明母猪在六小时内就要生育。这时,那怕是严寒的夜晚,他也守在母猪身旁等候分娩。在他精心照料下,从来没有一头猪娃被母猪压死过。从1957年到现在,经过李百川的手,繁殖了“约克夏”猪一百六十多头,不仅满足当地良种仔猪的需要,而且支援了附近各县。
李百川繁殖良种猪获得成绩,和他建立了一套科学的饲养方法是分不开的。他所饲养的猪,每头都编号登记,仔细记载着出生年月、体重、配种期、分娩期等。对刚断奶的小猪,他以喂精饲料为主,并适当的掺以牛骨粉、蠔壳粉,增加钙质,促进骨胳的发育。开始时每天喂五餐,每餐只让它吃八分饱,下一餐喂的时候食欲就旺。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喂食的次数。对大猪,则以粗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精饲料。在解决饲料的来源方面,除用少量的精饲料外,主要依靠青饲料。猪舍每天都要打扫,经常保持清洁。在他的饲养管理下,没有发生过成群的猪生病。经他喂养的猪每头都在五百斤以上,小猪八个月长膘三百七十八斤,最大的一头母猪体重一千零二十四斤。
李百川积极繁殖良种猪,受到党和政府的赞扬。1956年以来,每年都受到社、县的奖励,1958年评为厦门市社会主义建设先进生产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