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0阅读
  • 0回复

“利他主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18
第8版()
专栏:

“利他主义”
梅原
武汉重型机床厂的先进生产者马学礼和别人一起试制成了“内孔稍胎”,人们在表扬这项成就时却把他忘了,但他毫无意见,仍然干劲十足。他说:“我想的,是怎样把工作搞好,怎样超额完成计划。”
有人对吉林辽源矿富国二井居民主任张明芝说:“你这个居民主任每月才拿七元二角五,看人家,连一个大字也不识的妇女都拿二十来块,你何苦再操那份心呢!”她却反问:“咱们干工作是为了挣钱吗?”
这里没有什么美丽的词藻,但从这些平凡的语言里,却可以看到一颗最美丽最晶亮的心!马学礼、张明芝这种在劳动里不计报酬、不讲条件、不争荣誉、大公无私的精神,今天在我们国家的劳动人民中,可以找到很多同样的例子。我们歌颂这种精神,因为它可以而且已经产生了伟大的物质力量,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它标志着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是有伟大的志气、强大的生命力和美好的希望的。
但是,那些被铜臭渗透了灵魂的帝国主义者和资产阶级分子,是无法理解这种崇高的共产主义劳动精神的。他们总是带着有色眼镜,一口咬定说他们看到的是什么“奴隶劳动”。而右倾机会主义者们,他们脱离群众,也看不到劳动人民中共产主义思想的成长,他们反对供给制和工资制相结合的制度,反对政治挂帅,主张钞票挂帅。他们怎么可能理解人民中的共产主义劳动精神呢?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哲学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嘛!
马克思主义一向告诉我们,共产主义的劳动是自觉自愿的劳动,是没有定额的劳动,是不指望个人荣誉、不计较个人报酬的劳动。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每天要工作十五、六小时,而且经常通宵不断地工作。这种劳动难道是可以计算定额、计较报酬的吗?有着无产阶级革命人生观的人,已经摈弃一切低级趣味,他们活着是为人民而工作而劳动,只有死才能使他们停止工作。多少革命先烈临死之前在敌人的监狱里,仍然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同狱者进行着革命的教育。他们不求富贵,不图安逸,为人类最庄丽的事业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
我们的革命前辈们,在残酷斗争的年代里,为子孙后代献出了他们的一切。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这种共产主义的革命精神,今天在他们的第二代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光大,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年代里,就变成为不计报酬、不讲条件、不争荣誉、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劳动精神。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者同工人阶级集体主义者的人生观是迥然不同的。为了金钱,他们把一切人的高贵的道德品质“沉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共产党宣言”);为了金钱,他们惯常地损公利私,损人利己。而工人阶级集体主义者,则把自己能对国家、人民作出尽可能大的贡献,引为自己生活的目的。他们的最大乐趣,不是在个人得到荣誉的时候,不是在个人得到物质奖励的时候,而是在集体得到荣誉、国家增加了财富的时候。革命的工人阶级,使阶级兄弟之间、劳动人民之间,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最温暖最友爱的关系。
最近,有一位意大利的著名教授罗托里奥·鲁吉里说:最近几年中国人民取得巨大的进展,如果“没有一种新的生活概念,没有利他主义代替利己主义的社会秩序,这一切是不可能实现的。”他认为中国人民认识到自己“不再属于为他人利益服务的无足轻重的阶级了。他开始感到他是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人。”这句话说得好。虽然我们的“利他主义”的意义和实质比他说的要深远得多。我们已经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在党和毛泽东主席的教导下,有了宏伟的理想——在我国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是利他主义、共产主义劳动精神在我国劳动人民中日益普遍和发扬光大的根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