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决不能让反动派窃取革命领导权——“乐观的悲剧”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18
第8版()
专栏:

决不能让反动派窃取革命领导权
——“乐观的悲剧”观后
 阳翰笙
前年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纪念的时候,我随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到了莫斯科。到后不久,就听说列宁格勒普希金话剧院在莫斯科演出的“乐观的悲剧”,很得好评,好几位苏联文艺界的同志,也曾一再向我们推荐过这个好戏,但因我事情忙,连着几天都没有挤出时间去看,后来等我们有时间要去看了,普希金话剧院却早已经回列宁格勒去了,这真是一件小小的憾事。
在今年十月革命节的前夕,真没有想到,我却终于在北京看到了“乐观的悲剧”的演出了,看后我心里真感到非常的高兴。
苏联作家伏·维希?夫斯基的“乐观的悲剧”,是苏联戏剧创作中反映十月革命初期斗争生活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作品。
这个戏主要描写的是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在国内外敌人的进攻中,同无政府主义者在争取波罗的海舰队的领导权上所展开的一场尖锐的斗争。
透过这场斗争,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无政府主义者的狰狞丑恶的面目和阴险残刻、荒谬虚无、彻头彻尾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的反动本质。另一方面,我们却更能够很清楚地认识到,在十月革命的时候,只有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才真正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只有布尔什维克党所指出的道路,才真正是革命的正确道路。革命的领导权只有掌握在布尔什维克党的手中,一支遭受了无政府主义者的腐蚀,胡作非为、快要土崩瓦解了的旧式的军队,才能很快的改造成为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英雄无敌的红色海军,革命也才能在同国内外敌人艰苦剧烈的斗争中,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
“乐观的悲剧”所取的题材,虽然已经是四十年前的史实了,但在四十二年后的今天,我们看了以后,我认为我们不仅可以从舞台上,看到那个震撼全世界的暴风雨时代的伟大风貌,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这个戏的演出,受到一次伟大的十月革命的历史教育。
我认为这个戏写得最成功的地方,是作者在尖锐的戏剧冲突中间,很突出地塑造出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水兵阿列克赛、小芬兰、无政府主义者的首领等,都写得相当生动。其中特别是女政治委员,作者在创造这个光辉的英雄人物的时候,真把她描绘得有声有色。戏一开始,作者就把她放在一场严重的阶级斗争的考验中,她奉派去作政委的波罗的海的舰队上,无政府主义者——这群冒充革命的反动派却老早就已经把全舰的领导权窃取去了!她去,仿佛就像一个人单枪匹马地走进了龙潭虎穴,随时随刻都有被敌人吞噬的危险。但党给了她很强大的精神力量,使她能够运用她的机智和勇敢,正确地执行党的政策,紧密地把水兵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终于能够踏破无政府主义者一次又一次为她设下的陷阱,一举便把敌人的首领消灭掉!像这样一位苏联阶级女战士的坚忍不拔的英雄形象和她那种大胆无畏,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的高尚的精神品质,实在是令人难以忘怀的。
这个戏在创作上的另一个显著特色,是作者还花费了不少笔墨来描写水兵群众。水兵们复杂的心理和思想感情的变化,都在戏剧的斗争中有着清晰的描绘。群众思想潮流的变化和发展,犹如海浪一样,波澜壮阔、汹涌澎湃,很有力地表现出那个风暴岁月里的时代特点。
哈尔滨话剧院是一个年轻的剧院,他们有勇气排演这样一个相当难演的剧本,这就说明了他们的斗志昂扬,敢想敢干。现在从舞台演出的整体来看,是很不错的。导演对于这个剧本的解释是正确的,戏剧冲突表现的也相当有力。几个主要演员,如像演女政治委员的陈树新同志,演阿列克赛的王端云同志、演小芬兰的正华同志、演首领的傅澄同志,都演的好。这些同志,他们的年纪都很轻,对于剧中这些人物的了解是有一定的距离的,然而经过他们不断的努力,他们创造出来的这些人物形象,都相当的突出,这就非常值得我们高兴的了。
哈尔滨话剧院演出的“乐观的悲剧”,我还感到有一些不足之处,就是在导演和表演上,似乎还缺少了一些革命的浪漫主义的精神。剧本里面洋溢着的革命激情和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十月革命时期那种暴风雨般的时代风貌,在演出中都还体现的不够充分。希望导演和演员们能继续努力,多加加工,把苏联这一经典著作能演出的更完整、更富有感染力,让它的光辉永远能够保留在我国的舞台上,那就更好了。
(附图片)
(“乐观的悲剧”剧照:女政委在说服阿列克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