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公社党委加强领导 因地制宜调整分布网 广东农业中学巩固提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19
第4版()
专栏:

公社党委加强领导 因地制宜调整分布网
广东农业中学巩固提高
据南方日报消息 广东在去年大跃进中创办起来的农业中学,依靠人民公社的优越性,逐步巩固和提高。目前,八百多所农业中学的七万多名学生,正在一手拿锄,一手拿笔,力争读书、劳动双丰收。最近,各地经过反对不重视农民文化教育的右倾思想以后,许多地方的农业中学都陆续有了增加。
公社化后,各地公社党委加强了对农业中学的领导,在农业中学中贯彻执行了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了半耕半读的原则,批判了对农业中学的右倾思想和各种错误认识。潮安县的农业中学办起来以后,一些富裕农民和有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人,对它采取怀疑、否定的态度,散播农业中学“不成学校”的论调。不少师生也受了这些思想的影响,认为农业中学“低人一等”,不安心教学和学习。各公社党委及时加强了对农业中学的领导,党委书记、党委委员到学校向师生作报告,指出农业中学前途广大,批判了对农业中学的性质、作用、前途的错误认识。以后,上课的学生人数从50%左右提高到95%以上。增城县派潭农业中学在公社化后,一些学生见到农业中学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不够理想,认为读书不如普通中学,劳动不如生产队,要求退学。兼任正副校长的公社党委书记和大队长,一面到学校给学生上政治课,讲清农业中学的前途、性质和意义;一面帮助学校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学生们便安心下来。
在人民公社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和统一安排下,各地因地制宜地调整了原有的农业中学网,使之更有利于生产和教育,克服了初办时过分分散或者过分集中的缺点。目前各地设立农业中学的形式有三种:一是公社办学,一是大队联合办学,一是大队办学。潮阳县的农业中学,是由原来的农业社创办,以后转为大队办的,因为比较分散,学生来源和师资都碰到一些困难。后来县里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由公社统一办学,使得十二个公社的农业中学都坚持了下来。一些办得较好的公社,已基本上解决了高小毕业生的升学问题。
人民公社对农业中学的经常关怀和给予人力、物力的帮助,是保证农业中学师生能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条件。公社化后,各地都为农业中学配备了一批水平较高的教师,并且加强了对教师的培养工作。各地的公社和大队都拨出了一定数量的田亩,给农业中学作生产或者试验。怀集等县的公社还拨给农业中学以生产基地、耕牛、农具。由大队办的农业中学,在田亩、房屋、学校经费方面,都得到大队的关怀。现在,由人民公社举办的农业中学,一般是集中在学校食宿和学习、劳动;大队联合办的农业中学,多数作为生产大队中的一个生产队,接受固定的任务,农忙时则分散回原生产队劳动;大队办的农业中学,以集中学习、回原生产队生产劳动的居多。适应这几种形式,农业中学的上课和劳动一般采用半日上课半日劳动或隔日上课的制度,有些则采取隔三日上课或隔一周上课的制度。
农业中学经过整顿和加强领导后,学生们生产搞的好,学习热情高。增城、潮阳等县,都有一些农业中学实现了自给或半自给。各地农业中学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成绩也在逐步提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