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奇异的“地下工厂” 苏联库兹巴斯一个地下煤炭气化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19
第5版()
专栏:兄弟国家建设

奇异的“地下工厂”
苏联库兹巴斯一个地下煤炭气化站
人类采煤的历史已经有了几百年,但是采煤的劳动一直是最繁重的劳动之一,尽管近年来采煤工业逐渐向机械化前进,但是地下的劳动毕竟还比其他劳动繁重一些。
设法用新的经济而省力的途径利用煤炭热能,是许多科学技术家致力探讨的问题。早在十九世纪末,俄罗斯大化学家门得列也夫看到,人们把煤炭从地下开采出来,然后使之燃烧,放出热能。他想,如果使煤炭能在地下燃烧,又能把热能从地底取出来加以利用,这样岂不又经济又简便?!在1899年,这位伟大科学家作出了这样的预言:“将来可能出现这样一个时代,那时煤炭不再从地底下挖出来,而就在地下把它变成可以燃烧的气体,并且用管道把它传到远方去。”后来他甚至指出了煤炭气化的一些具体方法。英国化学家威廉·拉姆赛也发明了同样方法,列宁曾经把这个方法称为“一个伟大的技术胜利”。
在苏联,煤炭工业方面采用这种新方法,即建立地下煤炭气化站,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不久前,当记者在库兹巴斯采访时,有机会参观了基赛辽夫斯克市附近的南阿宾斯克地下煤炭气化站。我们首先参观了煤炭气化站的立体模型,这是一个用玻璃板制成的大箱子,地面的建筑只占了薄薄的一层,模型上的大部分全在地下,所以有人管这种煤炭气化站叫作“地下工厂”。模型中的电灯亮了以后,在侧面的玻璃板上我们看到了由各种不同岩石组成的地层,在靠底下的一层是煤田,气化站总工程师告诉我们说,这块煤田距地面一百五十米,厚度在二至九米之间,附近煤的蕴藏量非常丰富,全是褐煤。在这块玻璃板上,我们看到了五六条通向煤层的洞道,这是专门向煤层通高压空气的。在另一面的玻璃板上我们看到了两条由地面倾斜着通向煤层的管道,总工程师告诉我们说,下面一条是通风管,上面那一条则是煤炭气化后瓦斯的出口。黑色的煤层中有一块地方正在燃烧,总工程师开着玩笑说:“现在我们就站在这块燃烧着的煤层上面,但是可以不必担心,我们的脚不会被烫着。气化站上的一切建筑不受丝毫影响。”
我们问他这个地下火是怎样“生”起来的,生起来以后又怎样控制?他回答说,为了使地下的煤炭燃烧起来,先要把两个通向煤层的管道在底下打通,目前这个工作由专门的钻采机来完成(以前是要有人下到煤层中去打通的)。然后把烧得红灼的煤块从第一个管道送到煤层中去,同时在第二个管道开始通高压空气,这样煤层就开始燃烧起来,瓦斯生成后便沿着侧面的出口管道冒出地面,煤层燃烧的温度达到摄氏一千三百多度左右。据统计,一公斤的煤可以生成四立方米的瓦斯,每一立方米的瓦斯燃烧后可发热一千一百基罗卡路里。
气化站的总工程师告诉我们说,目前这个气化站每年生产煤气一亿三千万立方米,供基赛辽夫斯克市五家工厂之用。七年后每年将生产二十三亿立方米,比现在要增加十五倍。我们问他地下煤炭气化站有什么优点?他回答说:“煤炭气化的基本优点有三个:首先是取消了地下采煤的工作,因而也就取消了因为开矿而用的一切开支,第二是瓦斯可以用管道传送,运输费用比煤炭节省了很多,第三是瓦斯的热能利用率比煤炭高,同时却不冒烟,不会使空气污浊,煤炭气化后还可以提炼出许多副产品。
然后,总工程师领着我们参观了气化站的地面建筑。它基本分成四个部分:即钻井管道工段、空气压缩车间、瓦斯出口车间和瓦斯过滤车间。在瓦斯过滤时还可以生产一些副产品,为了利用这些副产品,气化站上还将建设一个专门车间。在钻井管道工段,我们看见一个个密封的钢管伸向地下,来自空气压缩车间的高压空气便从这里顺向煤层,而在那里烧起巨火。在瓦斯出口车间,我们看到瓦斯管上的仪表指着每小时瓦斯生产的数量,据总工程师说,现在气化站每小时生产瓦斯三万立方米,到明年时每小时将生产七万立方米以上。气化站每天在地下烧煤一百吨左右。
这位总工程师最后告诉我们说,煤炭气化站是一项有着广泛前途的事业,虽然它刚刚进入工业生产阶段,但是它的优越性已经初步显示出来了,有些问题经过研究后一定可以顺利解决,那时地下煤炭气化站将获得更大的发展。
(崔永昌)
(附图片)
气化站的外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