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人人搞革新 样样有革新 南昌洪都机械厂三个月实现革新建议八千件 南京机床三厂比建议多实现快花钱少效果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20
第2版()
专栏:

人人搞革新 样样有革新
南昌洪都机械厂三个月实现革新建议八千件
南京机床三厂比建议多实现快花钱少效果大
本报讯 南昌洪都机械厂开展以大搞技术革新为中心的群众运动,从8月到10月底,全厂实现革新建议已有八千条。
洪都机械厂今年来,一直坚持了大搞技术革新的群众运动。8月以后,以生产关键为重点,普及到每一个工种。要求人人搞革新,样样有革新。同时,还采取了以下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贯彻党的反右倾、鼓干劲精神,大力扫除技术革新的思想障碍,调动广大群众的技术革新积极性。厂党委一方面组织全体职工深入学习了党的八中全会决议,批判了右倾保守思想,号召全体职工鼓足干劲,大闹技术革新;另一方面,在木模车间召开了全厂技术革新现场会议,介绍了这个车间在设备差、人力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大闹技术革新而出色地完成了生产任务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党委有意识地在全厂各车间树立了一百三十多个技术革新的标兵,号召全体职工学标兵、赶标兵。这样,一个技术革新热潮,便迅速在全体职工中掀起来了。9月份一个月内,全厂便有六千多名职工提出革新建议一万多条,当月实现六千多条,工效提高一倍到五十倍。
其次,群众性的技术革新热潮掀起以后,厂党委立即趁热打铁,在全厂以车间或工段为单位,组织了一百六十八个技术革新“突击队”,运用群众的智慧,攻打生产难关。“突击队”由各级领导干部挂帅,革新能手、工人、技术人员参加,集中突破各个工种中的重大关键问题。在方法上,主要是现场察看和听取操作工人的意见,再根据具体情况与操作工人一道现场会诊,找出毛病,对症下药。结果在三个月内突破了长期未获得解决的重大关键二百多项,对增产节约起了极其重大的促进作用。
为了把技术革新运动中出现的许多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及时在同工种中加以推广和发展,厂党委采取了两种方法:一、举行技术表演群众大会,使先进技术及时与广大群众见面,广为传播。二、把全厂突出的先进生产者组织起来,建立先进经验交流队,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到后进的工段、小组中去,把先进经验送上门,帮助他们开展技术革新运动。
本报讯 南京第三机床厂发动群众开展了一个多快好省的技术革新运动。这个运动以四比为中心,即:比革新项目提得多、实现快、花钱少、效果大,全厂共提出重大革新项目一百六十项。
这个厂在完成今年四季度跃进指标中,最主要的矛盾是现有材料、设备、劳动力等不能适应继续跃进的需要。如第一机床加工车间的两个工段,只有三万工时的生产能力,当时交给他们的任务却是三万六千多个工时。党委在分析了这一形势以后,认为要解决生产中的矛盾,主要途径是发动群众大搞技术革新。党委还对过去的技术革新工作进行了检查和总结。通过总结,发现有的车间和小组搞革新花钱既少,实现又快。因此,党委便决定提出比革新项目提得多、实现快、花钱少、效果大的要求,组织群众大比大赛。
由于要求明确,全厂很快就掀起了学先进、比先进,大提合理化建议,大搞革新的热潮。三工段劳动模范赵长云,在比武会上提出全月实现革新十七项的挑战以后,四工段立即起来响应,表示要赶上三工段。三工段工人也不示弱,结果一天搞了十七项革新,分别提高效率一至二十倍。
随着“四比”竞赛的深入开展,群众动脑筋、找窍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许多过去革新搞得较差的职工也积极行动起来,投入了大搞革新的热潮。铸工车间有的工人,过去认为自己是和砂泥打交道的,没有什么革新好搞,这次在“四比”竞赛中,也投入了巧干的行列。全厂已实现的五十九项革新项目中,除了加工车间的汽缸磨缸机、汽阀铣平面搪孔两用机用了几百元以外,其他项目花钱很少。
(附图片)
南京机床厂钳工机械化突击队在试验加工C107A自动车床上的垫片的钻模。 本报记者 周庆政 王庆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