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金字招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20
第2版()
专栏:

“金字招牌”
本报记者 周永康 谢芝麟
上海机床厂是全国唯一的一家精密磨床制造厂,全厂职工对按期履行合同,一直非常注意,过去和这个厂打过交道的许多工厂,曾用“金字招牌”来称赞他们:只要和上海机床厂签订了合同,不用催,到时间一定能拿到产品。
这个厂的职工们深深感到按照合同交出产品,这是本分。但是,厂里最近接到外地许多电报和来信,不只是要求按合同办事,而且希望能够早一点拿到机床,好为明年继续跃进做好准备。这给上海机床厂的领导人员提出了新问题:怎样才能提前交货,更好地满足用户需要。他们计算了一下,本厂的产品是面向全国的,从上海运出,远的要花上一个多月,近的也要十天个把星期。过去几年来,厂里虽然把合同以内的产品在年底以前都制造出来了,但是有的产品一直要到隔年2月份才能运到订货单位。如果今年还是这样的话,有些机床就不能在明年一开始发挥作用。于是,厂的领导确定提前半个月把今年合同内的产品全部赶出来,力争在年底以前,全部运到各地的使用单位。
领导上的这一要求,在有些人中间引起了不同的反应。制造精密磨床的车间有些干部认为,精密磨床不同于一般磨床,技术高,零件多,周期长,别人无法插手帮忙。能在年底按数量、品种完成年度计划,已经很不差了。还有些人看到最近厂里把年度计划从比去年增长35%提高到40%,今年的时间又只有一个多月,非常紧迫,感到再要提前履行合同把握不大。
工厂里开展轰轰烈烈的反右倾、鼓干劲的群众运动以来,大家明确地认识到当前全国形势很好,作为机床工业的重要部门来说,应该鼓足干劲,提前供应更多更好的设备。接着在副厂长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了合同不过年的行动小组。这个行动小组包括生产、运输、经理、会计等部门。
行动小组一成立,经理科的干部回到科里就大动脑筋,他们把今年第四季度的合同全部拿出来,一张一张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的结果,除了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以外,其它合同根据路的远近,交通情况,排出了进度。把西北、西南等离上海较远,交通条件又不便利的地区排在最前面。这样就能够使这些地区在年底以前拿到订货;东北和华东这些交通方便的地区,排得稍晚一点;上海本地的合同放在最后。这样一来,就有可能保证所有的订货单位在年底以前都能拿到机床。
其实,在行动小组成立以前,车间里的工人们看到了党中央发出提前完成计划的号召以后,就早已酝酿这个问题了。当领导上把“合同不过年”的具体要求告诉工人时,立即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工人们在讨论的时候,都说:“这样安排,大家心里更有底了。”原来,过去车间里工人只知道提前完成年计划,但不知道哪个产品是急件,哪个可以晚一点。现在这样前后一排队,工人们也都根据产品的轻重缓急,来安排日常生产进度了。
紧接着,各个车间按照各种机床品种、时间的要求,以12月15日为完成合同产品的限期,算了一笔“倒流水账”。几个车间都发现,要如期完成合同产品,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是零件不能成套,同时也发现,如果现在不突破这个薄弱环节,到12月中旬再进行突击,也无法提前完成合同所规定的任务。大家针对这一关键,展开围攻。液压车间第七小组发现有八种重要零件,由于毛坯供应脱期,缺得最多。在11月初,小组里的胡世尧、岑仰达等几个钳工,采用第一个成品给第二个产品做模子的办法,辅助时间大大缩短,生产效率提高一倍到两倍。另外还有许多工人采取多刀多刃的切削方法,生产的八种零件样样都有革新,结果全组一天就完成了二天半的工作量。在专门生产精密磨床的第四车间,在10月底检查11月份合同产品时,缺少五百多种零件,配不成套。车间里一方面开展反右倾、鼓干劲的运动,一方面开展了以成套为中心的劳动竞赛。各小组打破界线,车、铣、刨、钻几个工种一起动手,凡是目前最急需的缺件,在车间里通行无阻。过去一个零件一道工序结束,至少要放到第二天再进行第二道工序。现在上一道做完,马上接下一道,结果在11月份头六天内,属于本车间加工的零件基本上都赶齐了。
各个车间不仅关心本车间的进度,他们看到只要有一个车间甚至一种产品不能如期交货,就会影响整个工厂的计划安排,车间之间、小组之间、机床之间,完全打成了一片。10月底,全厂任务最重的第二车间因为前一时期铸件、锻件供应不及时,等到全部做好,已快到月底,车间里把一部分工人调做装配工作,还是来不及。这时候,第三车间、第四车间、液压车间、修理车间、工具科,大批工人前来支援他们。第二车间有两台十多吨重的大型平面磨床,距交货日期只有一个星期的时候,装配组里工人还没有拿到成套零件。而这种机床过去在第四车间生产时,他们装得最快也要半个月。大家正在束手无策的时候,第四车间一批装过这种机床的能手在车间副主任的率领下,开到第二车间。双方一起动手,在一个星期内照样把两台机床全部装了出来。各车间在支援第二车间以后,看到他们虽然过了关,今后任务仍旧很重,这次他们采取了先下手为强的办法,虽然大家自己任务都很紧张,还是抽出一部分人力和机床,代第二车间加工一批零件。五个车间正在帮助他们加工的零件共有一百多种,加起来有八千多个工时。
提前完成合同任务的要求,把各个环节扣得更紧了。在这里,人们到处可以看到一片紧张的气氛。生产计划科的干部们,有的正在接待协作厂的来人,商量如何使各种协作件提前交货;有的打电话给铸件厂,要求他们根据机床厂的需要改变铸件的品种;车间里,一台新机床,刚刚喷好油漆,包装工人马上接上来,用木箱把它装起来,“机床做好,一天装好”。沿着工厂中间一条大道的两旁,几十台已经装好的机床,整齐地排列着,上面漆着乌鲁木齐、昆明、贵阳等字样。运输工人们正在一台台运往车站。这几天,有时车皮半夜赶到,他们就漏夜抢运,工人们对我们说:“你们如果早来几天,还可以看到洛阳拖拉机厂、洛阳轴承厂的订货,现在这些机床都已经按照合同期限交给他们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