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向自然开战——湖北日报社论摘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20
第3版()
专栏:

向自然开战
——湖北日报社论摘要
11月15日湖北日报,为郧县治山、治水、治土取得巨大成就发表题为“向自然开战”的社论。摘要如下:
改变农村面貌,必须向自然开战!
自然灾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敌。要不就是人听从自然摆布:大水成洪,到处泛滥,庄稼淹没,人被逼走;大旱成灾,庄稼干死,人饿肚子。人,成为自然的奴隶。要不就是人去征服自然:大兴水利,把水治住,变水患为水利,使水、土、山听从于人。人,成为自然的主宰。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和自然作斗争,无斗争就不能生存。但是,在旧社会,受压迫的农民群众,没有(也不可能)破除对自然的迷信,没有力量和自然作斗争,因而只好听从老天爷的摆布。风调雨顺之年,多收一点,多吃一点;水旱灾害之年,庄稼歉收,只有饿肚皮,只有逃荒,家破人亡。现在,农民群众已经从旧社会制度压迫下解放出来,在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他们逐步破除了迷信,逐步认识了自然的规律,逐步掌握了同自然斗争的知识。尤其是人民公社化以后,高度组织起来的农民群众,完全有力量去逐步征服自然,摆脱天灾的压迫。我们要更好地生存下去,要高速度地前进,要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我们一定要向自然开战,要征服自然。
现在,在许多地区,大规模地征服自然的群众运动已经轰轰烈烈、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了。有些地区过去一直受自然奴役的农民群众,已经开始驯服了自然,变成自然的主宰者。比如在襄阳专区郧县的大堰公社,光化的赵岗公社,均县的习家店公社,枣阳的太平公社,这些地方已经开始从根本上进行治水、治山和治土、治路,从根本上去改变农村的面貌。郧县大堰公社的建设管理区,经过两三年的努力,在高山上挖了一百多个堰塘,修了六条大水渠和九十六条盘山支渠,梯田梯地由过去的一千多亩增加到一万多亩。过去那种“水来成洪,水去成旱”,那种“坡地冲成光石板,沟地淤成乱石滩”的穷困凄凉的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建设管理区的面貌,已经有很大的改变。当然这还不够,他们还在大力地改,继续地变。事实告诉我们:人能胜天,人可以征服自然。
改造自然,建设新农村,要有高度的热情和豪壮的志气。要按照我们的理想去改造自然,要把贫穷落后的农村建设成为“青山绿水,花花世界,丰衣足食,人面桃花,钢马奔驰,灯光如昼”的乐园,这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山区怎么建设?岗地怎么建设?平原怎么建设?水怎么治?山怎么治?土怎么治?生产怎么经营?村庄怎么建设?交通怎么发展?今年、明年要达到什么样子?今后五年、十年、十五年要达到什么样子?这样天大的事情,如果没有高度的热情,雄伟的心胸,豪壮的志气,没有开拓的眼界、长远的计划、长期建设的决心,没有无所畏惧、艰苦奋斗、不达目的不止的精神,而只是鼠目寸光,零敲碎打,干一天算一天,走一步算一步,无论如何是办不成的。因此,每一个县、一个公社、一个管理区、一个生产队,都应当制定一个宏伟的治水、治山、治土、改变自然面貌的规划。
改造自然,改变农村面貌,既要从远处看,又要从近处做。要长远打算,要想到今后五年、十年、十五年的事情,要有一个远大的奋斗目标。但是,更重要的是要从今天就开始做,早一天总比晚一天好。五年、十年、十五年的时间,应当一天天的算,一天天的干,遇到任何困难挫折,都不能动摇退缩,百折不挠,日积月累,大功才能告成。
改造自然,是千百万群众的事,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建设管理区早在办高级社的时候,就计划开盘山长渠。开始交给技术员去勘测,按照技术员的设计,又是要三、四万工,又是要万斤石灰、千斤炸药,又是要多少年月。结论是:这末大的工程难办。后来,将这件事情交给群众讨论,群众就轰开了,他们说:我们自己干。于是,木匠搞测量,猎人配炸药,石灰自己烧,铁橇自己造。结果,十五里的盘山大渠只八天就修成了。不依靠群众,就是困难重重;依靠了群众,就这好办,那也不难。
应该重复一遍:为了改变农村面貌,为了美好的明天,要拿出高度的热情和豪壮的志气,并且要和科学的求实精神相结合,勇敢地向自然开战!我们要征服自然,做自然的主人,使水、山、土以及大自然的一切,都听人们使唤,为人们造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