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时时依靠群众事事依靠群众 王亚庄党支部脚跟着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20
第4版()
专栏:

时时依靠群众事事依靠群众
王亚庄党支部脚跟着实
王亚庄党支部的每个党员,都和群众有着固定的联系。支部还根据需要,每月召开一两次群众座谈会,征求社员对各项工作的意见。在每项工作中,特别是在生产技术革新中,党支部都能放手发扬民主,开展鸣放辩论。
本报讯 中共山西省万荣县王亚庄党支部,一贯坚持政治挂帅和群众路线,推动了各项工作不断前进。在过去十年中,这里的粮食产量提高了一点七八倍,棉花产量提高了一点三五倍。全村群众已摆脱了旧社会那种贫困、悲惨的日子,走上了欢乐、幸福的生活道路。
王亚庄党支部,始终同群众保持着最密切的联系。全体党员都和社员有着固定的联系,经常到社员家访问。支部还根据需要,每月召开一两次各类群众的座谈会,专门征求大家对各项工作的意见。这样,就使得支部经常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各项运动中脚跟着实,顺利前进。
王亚庄党支部也很注意总结群众的经验,推动工作。这里地处高原,是个缺水的地方。为了解决群众吃水、用水的困难,他们便总结了农民李殿钊打井浇地的经验,在群众中大力进行宣传。同时,还以党员、干部为骨干,先后在地里打了三十四眼井,给群众做出榜样。1958年大跃进中,党支部又提出“打井防干旱,高原变水田”的口号,迅速地掀起了打井的热潮。仅仅四个月的时间,全村就打了二百四十四眼井,实现了旱地水利化,给去年的特大丰收提供了重要条件。
在每项工作中,特别是在生产技术革新中,党支部都能放手发扬民主,开展鸣放辩论。这不仅很好地教育了群众,而且也找到了正确处理工作问题的方法。去年种小麦时,群众对密植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主张每亩下籽三十斤,有的则主张只下十斤。针对这一情况,党支部便召集青年、老年和有摇耧技术的人,举行了座谈会。经过思想交锋,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实行合理密植才能增产,至于每亩地下籽多少,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支部提出了合理密植的具体要求,保证了今年小麦的丰收。像三队后崖上的一块小麦,每亩下籽四十斤,产量比去年提高了64%。
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和“三爱日”,来鼓足群众的干劲,这已是王亚庄党支部坚持七年的领导方法了。每当一件工作任务提出后,支部就发动社员户户修订公约,人人订出行动计划,并以这些公约、计划中所提的指标为条件,组织大家开展队与队、组与组、人与人的对手竞赛。在每次竞赛中,党支部都要根据中心工作和奋斗目标,提出响亮的鼓动口号,并且按时检查、定期评比。他们在“三爱日”会上进行评比总结,表扬先进,促进落后;在日常竞赛中又以“三爱日”的精神为动力,随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由于这些措施得力,便使王亚庄的工作有声有色。兴修水利的工程原计划三年完成,结果一年多就完成了。全支部三十四个党员,个个都在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深得群众的拥护与爱戴,有70%的党员被群众评为各项工作当中的模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