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科学研究多快好省一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20
第4版()
专栏:

科学研究多快好省一例
金文
科学研究、特别是直接为生产服务的科学研究,联系生产实际、走群众路线,广泛吸收群众智慧,就会收到多快好省的效果。去年大跃进以来,许多科学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对这一真理一再作了证明。华中农学院农业机械系青年教师陈润芳同学生、工人、农民一起试制畜力中耕、除草、施肥、培土、播种联合器成功,又是一个极为生动的例子。
联系生产实际,走群众路线,这是一句尽人皆知的话,可是实践起来,仍然有人走另外的道路。原因是,以往科学工作者们熟悉的“从文献中来,到文献中去”的办法,还对许多人发生着深刻的影响。陈润芳的事例也说明了这一点。陈润芳接受的科学研究任务,是制造一种代替人力操作四种作业的农具。这是与当前农业生产紧密联系的课题。在这种情况下,陈润芳应当是联系生产实际,同熟悉农业上那四种作业的人商量商量的。可是,陈润芳接受任务以后,想来想去,还是只想到按照科学研究的老办法做,到文献中去。他直到翻遍了中外古今的资料,没有找到想像中类似的农具,才对自己的做法产生了怀疑,并接受党支部的意见,走到生产实际中去找到了办法。这一曲折过程很有意味,值得科学工作者们深思。陈润芳是青年,是今年4月间开始做科学研究工作的,应该说是最不熟悉老一套的科学研究方法的。可是,他对老一套的科学研究方法却那样习惯,而对联系生产实际、走群众路线,却那样不习惯;可以设想,比陈润芳用老办法做科学研究工作有经验的人,特别是用老办法曾经取得一些成绩的人,对于联系生产实际、走群众路线,容易比陈润芳更为不习惯。
青年教师陈润芳虽然走了弯路,但是扭转得快,所以很快就取得了制造畜力中耕、除草、施肥、培土、播种联合器成功的重大收获,这是令人兴奋的。如果,还习惯于用老办法的科学工作者,都像陈润芳那样,毅然转变,实实在在地走联系生产实际的路,善于集思广益,少走些弯路,或不走弯路,那就一定会使科学战线上多快好省地出现更多的硕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