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考验的时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20
第8版()
专栏:

考验的时候
汪景元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句话常被用来形容优美动听的歌曲或演唱。然而,一个好的报告,却不止是“三日不绝”,而是三月、三年,甚至终生铭记在心,永远成为我们奋发前进的动力。听过徐学惠同志的报告,这感觉就更深了。
徐学惠同志与匪徒搏斗的当天,还有两件事情:第一件,晚上有慰问演出,徐学惠同志放弃了看戏,自动留在农场。第二件,她一直工作到深夜两点。把一天中的几件事联在一起,不难想见徐学惠同志战斗生活的全貌。她是以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每一件事情的。
徐学惠同志是我们时代的英雄。她忠于党,时刻听党的话,热爱党交给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干劲冲天。在踏踏实实的工作中,在平凡的岗位上,慢慢地培养起不平凡的品质。因此,在严重考验的面前,她才能贡献出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一颗红心,舍身保护国家财富。她才能拿出革命的硬骨头,坚决打击阶级敌人。
有人说:“在平凡的岗位上,很难有什么贡献,到考验时瞧吧!”当我们听到徐学惠同志把身子伏在钱箱上,不顾生死大声呼援的时候,听到徐学惠同志从昏迷中醒来第一句便问起钱箱的时候,就好像有一个巨大的问号,敲打着自己的头脑:如果是你,会怎么样呢?那些“等待考验”的人,也不妨想一想:如果平时连干劲也不肯全拿出来,那么到匪徒用刀子抵住胸膛的时候,是否能献出自己的生命?如果在平时每一考验面前都表现得疲疲沓沓、毫无生气,那么在生死关头,那种高贵的革命气节从何而来呢?如果平时只是党的同路人,怎么会一经严酷的考验,立刻就变为共产主义者呢?因此,那种“到考验时瞧吧”的空洞的诺言,那种以为“平凡”的岗位无用武之地的懦者的借口,那种把英雄行为看作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想法,在徐学惠同志光辉事迹的面前,真是不攻自破,而且显得多么渺小、多么卑劣啊!
要向徐学惠同志学习,就要在“平凡”的岗位上,放出自己最大的光和热。就要时时刻刻鼓足干劲,反透右倾,在保卫党的总路线的斗争中锻炼考验自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