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取尽甘薯全身宝 四川利用薯藤薯叶薯根加工成副食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21
第3版()
专栏:

取尽甘薯全身宝
四川利用薯藤薯叶薯根加工成副食品
本报成都20日电 四川各地在收获红苕(甘薯)时提出“取尽红苕周身宝”的口号,采取各种办法,大量利用红苕副产物,节约粮食和增加牲畜饲料。
红苕周身是宝,除苕块外,还有许多经济价值很大的副产物。苕柄、苕根可磨面粉、酿酒、熬糖;苕叶尖、叶柄可制干菜、咸菜;苕藤可作牲畜饲料。但是过去有些地方对红苕的副产物重视不够,大量苕柄、苕根、苕叶等都当作燃料或肥料用了。
今年,各地群众经过增产节约的教育,在注意收好红苕主产物的同时,决定把副产物也全部收完、收尽、保管好、利用好。中共盐亭县委第一书记李同兴,深入群众总结了综合利用红苕副产物的经验,在富驿区召开现场会议,用具体事实向干部、群众介绍红苕副产物的经济价值和处理方法。红苕副产物经济价值固然很大,但处理的方法却很简单。苕叶、苕根摘下来洗净晾干,就可当菜,还可掺饭吃;苕叶尖、叶柄放在开水里烫一下,加上咸盐腌一天,晾干,是很好的干菜;苕根切细后可作凉粉、磨面粉。因此,当县委号召全县每人收贮干苕叶二百斤、干苕根一百斤,每口猪青贮苕藤一千斤,广大社员热烈响应。各人民公社在挖红苕时,都组织专人收拣副产物,并立即加以处理。全县在已挖过的红苕地里,收摘了苕叶、苕柄、苕根等八千多万斤。
红苕高产县的西充县,采取层层开展辩论、层层算细账的办法,提高群众对红苕副产物的认识,并派出二百多个技术人员实地指导。经过社员们的努力,取得很大成果。现在,全县已收回苕柄八百多万斤;每人储备苕叶尖三百多斤。该县各人民公社保证完成利用红苕副产物的计划,收回苕叶尖一千万斤、苕柄七千四百万斤、苕根五千多万斤,青贮苕藤九亿斤。这样,可供应全县人民半年的蔬菜和猪、牛一年的青饲料;同时可节约大量粮食。
巴县青木关人民公社每挖一亩红苕,增收一千斤副产物。公社食堂用副产物做成馒头、包子、饺子和菜肴,又甜又香,社员吃了很满意,收拣副产物的情绪更加高涨。
为了给今冬明春养猪大发展准备足够的青饲料,各县还开展“万窑亿斤”青贮红苕藤运动。据七个专区不完全统计,现已修建青贮窑七十五万个,青贮红苕藤四十一亿斤。 (刘宗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