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十个出色的养猪姑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21
第3版()
专栏:

十个出色的养猪姑娘
戴星 呈祥
在浙江黄岩县头陀公社联群畜牧场,有十个出色的养猪姑娘,她们的名字是徐荷英、蔡花兰、顾桂香、范菊莲、王老桂、黄采琴、葛彩芹、包小娟、杨春兰、王小荷。一年来,她们学会了饲养、配种、防疫等一套技术。目前,她们每人平均饲养着十五头母猪、二十五头小猪和五十头肉猪,大猪小猪都养得很好。
热爱养猪事业
公社化后,联群农业社改建为联群畜牧场,“十姑娘”也从钢铁厂、煤球厂等工地上调到场里当饲养员。那个时候,场还没有建好,饲养管理也没有个头绪,刚买来的百十来头猪大部分都长得很差。这对她们来说,真是“新开剃头店,碰着连鬓胡”,困难重重。当时有个别姑娘想:养猪这个工作又臭又脏,加上都是些“骨头猪”,怎么养得好呢?在党支部的教育和帮助下,“十姑娘”勇敢地接受了饲养母猪的任务。大姐徐荷英带头把猪抱在怀里,用肥皂水掺硫磺、六六六粉等洗擦猪的疥癣病;用食盐、蜊灰拌在饲料中喂猪。她们还向潮济配种站学习了饲料糖化法,用夹鲜青饲料烧熟掺汤发酵喂猪,使猪吃得津津有味。经过一、二个月的精心培养,她们所饲养的六十多只母猪就从“六角麒麟”变得胖油油的了。
解放思想学习技术
第一仗打胜了,她们的信心更高涨。建场不久,公社党委要求联群畜牧场坚决贯彻执行自繁自育的方针,大量繁殖小猪。当时,联群畜牧场有三百多头母猪,可是只有五头公猪,不能满足配种的需要。怎么办呢?采用人工授精的办法。
“学习这个办法,人家不笑话吗?”她们的心里都这样想。当这个消息传出后,一些有封建思想的人就风言风语起来了:“这班妇女真不要脸,连这种见不得人的事情都要学。”难道真的能在封建思想的讽刺打击面前屈服吗?不,不能。经过大家讨论,认识到学习人工授精不是下流事,而是为了多快好省地发展养猪事业,是一个光荣的任务。这时,党支部又组织她们进畜牧技术夜校学习理论,请畜牧技术干部对她们进行具体指导。党的鼓励和支持,使她们打破了怕羞的心理,大大增强了学习人工授精的信心和决心。只一个星期,十个姑娘全部学会了人工取精、授精的技术。一个多月内,她们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将全场三百多头母猪全部配上了种。
千方百计防治猪疫
今年3月间,全场一千多只猪中,有部分生了红眼、白痢等病,“十姑娘”也和其他饲养员一样,担心得吃饭无味、睡觉不安。她们虽然在畜牧技术夜校里学到了防治一般疾病的办法,但用这些方法需要购买大量药品,而这时场里又恰恰缺乏资金。怎么办?她们向老饲养员问计,积极寻找和研究土的防治方法。徐荷英等听了老饲养员汪小荷的意见,用鹁鸪酸草汁代替硼酸水洗猪眼,用苎麻秆灰、稻秆灰治白痢病,取得很好效果。王老桂等学习了用红炭捣细喂猪止泻的经验,又在兽医帮助下,试验成功用大艾烧灸和白砒嵌耳治气喘病的办法。在她们辛勤努力下,终于治好了猪病,还节约了医药费千余元。
分群关养大搞革新
在饲养管理方面,“十姑娘”学习了配种站的“分群关养、分期配料”的经验,根据猪只不同情况,把老母猪群、新母猪群、仔猪群、肥猪群、肉猪群、公猪群等分别关养,同时根据猪只生长发育情况,做好精青饲料的分期搭配。为了养好一胎多产的小猪,徐荷英还挑选母性好、奶水足的母猪分开带养一胎多产的小猪。开始时,寄养的小猪有时要逃回来,她就采取夜里送;有的母猪不愿带养,她就在母猪和小猪身上,同时喷上黄酒或煤油,使气味一样,分不开亲猪和义猪。她们还办了“小猪食槽”,专门加强了对小猪的饲养管理。因此,她们饲养的小猪成活率达到98%以上,母猪产仔率达到每窝七点九只,最高的一胎生出十八只小猪。
在大搞青贮饲料运动中,队长徐荷英在给猪垫栏中,发现猪很爱吃稻草,特别是新鲜青嫩的稻草,猪吃得更是津津有味。她心里想:鲜稻草猪爱吃,如果青贮时加上蜊灰钙,使纤维变软,猪不是更爱吃吗?于是她立即向党支部提出建议,党支部研究后认为是个好办法,经过试验成功,召开现场会议,立即推广。全场将一百多亩青嫩稻草一半青贮,一半晒干打粉,增加了猪的饲料二十多万斤。经过蜊灰碱化处理后的稻草,根据科学分析,养分很丰富。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她们提倡苦干加巧干,处处动脑筋。最近她们创造了一牛拉六磨和空中绳索吊槽的运料法,提高工效三倍半,从此她们摆脱了养猪工作当中繁重的体力劳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