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上山采宝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21
第3版()
专栏:

贵州高原报丰收
上山采宝记
拂晓,山顶还罩着大雾,修文县六广公社的一支万人采宝大军,锣鼓喧天地向深山密林进发了。
新义生产队的冯队长带着上百个社员,来到一个叫做茶林的山头。这时,朝阳初升,林海里万紫千红,五彩缤纷。满山的油桐、油茶,果实累累,有的把树桠都压弯了。黄里透红的山楂、青杠子,鲜红的红籽、柿子,还有褐黄色的拐枣、核桃等等,无不和蓝天、绿叶争奇斗艳。
采桐子的队员们从山顶到山脚摆开了阵势。他们用竹竿把桐果打落,妇女和年纪大点的社员,便在树下捡起来。今年桐子长得特别好,有的一棵桐树能采到上百个桐子,胜过以往大年的收成。
油茶树上的茶果简直比天上星星还多。一棵树起码有十几斤茶子。朱华轩这个摘油茶小组,原先按老规矩计定额,认为走遍一片坡还摘不到多少茶子,只规定每人一天摘五十斤茶子。不料今年茶子特大丰收,加之组员们干劲大,一个上午就平均每人摘一百多斤。
野果虽鲜美可口,但采摘下来并不那么容易。柿树、拐枣树都有两三丈高,毛栗、红刺母树不大高,偏偏刺多。这对小伙子们来讲,又算得了什么?他们把红旗往坡上一插,轻捷地爬上树梢,大采大摘。大家高兴地唱道:采宝大军进山窝,深山百宝笑呵呵,听说支援工业化,争先恐后滚下坡。
一群老年人在山坡上聚精会神地找些什么呢?原来是草药师们在挖药材。老药农罗正明一会儿在草丛里拔出一株叶子像韭菜一样的“墨冬”,一会儿又挖到一株能治钩虫病的“管仲”,那天上午,单是土茯苓,他就挖到九十五斤,价值六元多。
暮色苍茫,挑的挑,背的背,把深山百宝押下山来。这时,公社的小秋收指挥部里,电话铃声不绝,各个管理区纷纷报告当天的辉煌战果。在一阵急促的算盘声后,指挥长宣布:今天出工一万七千八百多人,共采集各种山货土特产一百五十一万斤,价值十万多元,相当今年全社农副总产值的6%。这笔钱按今天出工人数计,每人平均七元六角七分。
(刘扬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