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高速度发展养猪事业——藕塘人民公社养猪经验介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21
第3版()
专栏:

高速度发展养猪事业
——藕塘人民公社养猪经验介绍
陈立言 廖奇
安徽定远县藕塘公社山岗地多,肥料少,产量较低;1958年公社化后,公社广泛发动群众养猪,这才初步改变了低产面貌。今年1月到10月,全社共养生猪二万六千多头(其中公养占总数58%),平均每户六点五头,平均每人一点五头。猪多肥足,今年粮食亩产量由1957年的二百六十斤提高到五百零五斤。社员收入也增加了121.8%。
要想增产,养猪肥田
1956年,就有些社员提出养猪的问题。但有些人不大同意。他们说:“现在正搞粮食生产,哪有精力养猪。”一直到去年,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才明确起来。事情是从陶庵大队的两个生产队引起的。这两个队,一个是冉周生产队,一个是王碾生产队。二个队土地相连,土质、水利大致相同。1956年高级社时,冉周生产队得超产奖,而王碾生产队却减了产。1957年,冉周生产队继续跃进,粮食亩产量达五百一十斤,而王碾生产队亩产量只有三百斤。这是什么原因呢?王碾生产队经过比牛力、比劳力、比功夫、比肥料,一样一样排队算账,才发现冉周队猪比他们养得多,肥料比他们积得多。冉周生产队养猪三百一十二头,每年每亩施肥都在五十担以上,其中猪肥占40%。王碾生产队一百九十四户,只养猪五十二头,每亩施肥不到十九担。这样大家得出一条结论:“要想增产,养猪肥田”。在1958年7月的一个晚上,队里干部召开了全体社员大会,提出了办猪场多养猪,社员一致拥护。第二天一早大家就干开了,六十多个社员一齐出动,扎墙的扎墙,搞猪圈的搞猪圈,不到半天时间,便把猪场建成了。社员折价卖给队里四十多头老母猪,三十多个猪槽,三百多担饲料。公社党委认为这个队的干劲很大,道路走的对,就在这里召开现场会议。从这时起,全社的养猪事业便迅速地发展起来。现在王碾生产队已养猪五百三十七头,今年施肥量也比往年大大增加了。由于肥料足,今年虽遇百日大旱,亩产仍比大跃进的1958年增长了66%。
大力发展集体饲养
根据王碾生产队和冉周生产队历年来养猪发展情况,藕塘公社得出一个结论:母猪必须集体饲养,才能保证养猪事业的迅速发展。冉周生产队1954年有六十六户养猪一百六十一头,1955年有七十四户养猪一百八十三头,1956年九十七户养猪二百四十头,1957年一百一十二户养猪三百一十二头,一直到1958年也不过发展到一百二十五户养猪四百三十头(其中集体喂养九十头)。老母猪只由原来的十头,去年增加到十三头,一句话,猪增加的速度是很慢的。主要是因为偏重社员私人养猪,社员们不愿多养母猪,认为老母猪不值钱,养起来又烦神,所以生下来的小母猪都阉割了。藕塘公社总结出这个经验,决定大力提倡集体饲养,同时也鼓励私人饲养;母猪折价归社,以便掌握猪源,迅速发展生猪。就这样,全社的集体养猪事业发展很快,母猪由1957年的二百多头迅速增长到现在的三千零二十头,繁殖率平均比1957年提高一倍。
公社一方面积极发展集体饲养,另一方面也发动社员私养,把繁殖的仔猪贷一部分给社员饲养。把今年1月到10月,全社共贷给社员自养的小猪共七千五百头。为了解决社员养猪的猪圈困难,各队还成立了基建队,帮助各户盖猪圈,工分由队里解决。此外还划给一定的饲料地给社员,这就大大提高了私人养猪的积极性。今年仅十个月时间,全社养猪已发展到二万六千零四十九头,比大发展前的1957年增加三倍以上。
养猪可以不用粮
养猪事业大发展以后,饲料确实是一个问题,特别是精饲料更加缺乏。怎么办呢?公社决定交给群众讨论,让大家想办法。问题提出以后,群众中又出现了不同意见,有的说:“没有粮食就不能养猪。”有的主张由社里供应饲料。但是绝大多数人说:“猪多要的饲料多,大家养就得大家解决,粮食是人的主粮,猪应该以粗饲料为主。”朱巷猪场饲养员马其贵主张饲料自给,他种了五亩玉米。他的行动带动了大家。于是男女老少,人人动手,找出了八十三种饲料来源,开辟了种、采、捞、制、贮等项门路,收贮了大量的粗饲料和代精饲料,解决了饲料不足的困难。
由于依靠群众解决饲料,藕塘公社今年不仅没有用粮食养猪,而且现在结存粗饲料二百多万斤,精饲料八十四万斤。现在公社又种了千多亩生菜、萝卜等过冬饲料,年内还可收贮碎豆叶子、萝卜、冬浮萍等粗饲料。这些饲料已经可以吃到明年麦收。
社员的干劲促进了养猪生产大发展,养猪生产大发展的结果,又鼓舞了大家的干劲。现在全社社员已作好1960年养猪的规划,目前正在做各项准备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