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印度一些报纸表示欢迎周总理建议 希望中印通过谈判解决边界问题 但又认为谈判应以印度片面意见为基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21
第5版()
专栏:

印度一些报纸表示欢迎周总理建议
希望中印通过谈判解决边界问题
但又认为谈判应以印度片面意见为基础
新华社20日讯 新德里消息:印度有些报纸对周总理11月7日给尼赫鲁总理的信表示不同程度的欢迎,希望中印两国通过谈判解决边界纠纷,同时又认为谈判须在印度关于中印边界的片面意见的基础上进行。
11月11日的“国民先驱报”说,周恩来总理的信“值得仔细研究。”报纸说:“在现阶段,不能够对周恩来争取同印度友好的愿望的诚意有所怀疑,而且必须重视他急于不让印中友谊受到破坏的愿望。”
报纸说:“印度政府和人民也抱着周恩来所表示的那种希望:为了我们两国十亿多人民的伟大的悠久的友谊,中印两国政府将共同努力求得迅速的解决。”它说:“印度将抱着同样友好的态度。”它又说,“作出适当的让步并不等于姑息。”
报纸说,周恩来总理关于非军事化的建议“是值得考虑的,因为它反映了周恩来的看法,即目前最重要的责任在于迅速地和毫不迟疑地采取有效步骤,以认真改善两国之间的不安局势。”但是这家报纸坚持以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和所谓中国“侵入了拉达克地区”为论据,反对周总理提出的中印双方军队自目前实际控制的边界线各撤退二十公里的建议,虽然它也承认这种作法“在历史上经常证明是有用的,这种作法本身是不能加以反对的。”
同一天的“光荣报”的社论说,周恩来总理的建议“使边界争端问题进入了完全新的阶段。如果他所采取的步骤是真诚和认真的,那么,印度政府有义务在认真和充分地考虑他的建议以后再答复他。”
这家报纸认为,目前的局势有两个方面: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如果从军事角度考虑,认为周恩来的建议是行不通的,那将是一件不幸的事情……周恩来在他的信中已经尽了他最大的力量来争取使问题不会恶化,不会变糟。信上还谈到中印之间的悠久的友谊。”
这家报纸说,中国的论点是,“如果印度政府甚至在对朗久提出主权要求以后还能建议双方把军队撤走,直到问题得到解决,那就不应该反对接受中国关于整条边界的类似的建议。这也就是说,如果印度曾经采取这种步骤来和平地解决有关朗久的局部争端,那么,为什么中国不应该采取这种步骤来和平地解决整个边界争端……印度政府要拒绝撤军建议是不会像某些人所想的那么容易的。印度政府自己确立了这个原则;现在中国参照着这个原则,要求在二千五百英里长的整条边界上实行这个原则。”
这家报纸说,周恩来总理“把他的建议建立在吸引人的潘查希拉原则、睦邻关系和印中传统友谊的基础上,并且要求举行谈判。如果尼赫鲁拒绝这些建议,他就会是自己谴责自己的建议是毫无意义的。”
这家报纸说,对印度政府来说,这是一个困难的局面;它并且说,“如果印度政府在被国内某一部分舆论吓跑以后就避不采取正确的立场,那将是不适当的。”
这家报纸同时也为印度政府辩护。
同一天的孟加拉文报纸“划时代报”在社论中说,“经过这么许多日子以后,关闭着的大门打开了,这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毫无疑问,中国总理的建议是非常重要的,值得印度政府给予彻底和仔细的考虑”。
这家报纸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同“国民先驱报”持有同样的立场,硬说“中国人从来没有到过他们最近所侵入随即占领的地区。”但是,这家报纸也承认“中国总理的建议非常重要,因此拒绝这个建议就很难令人认为是外交上机智的行为。”
“领袖报”说周恩来总理的信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文件”。报纸说:“要是说周恩来的信是令人失望的,那是错误的和不公正的。我们对周恩来的信的反应并不是感到失望。恰恰相反,我们的反应是感到有了希望。这封信助长了人们的这种希望:这个大问题将来不会进一步扩大。”但是,这家报纸又要求印度保持它目前的强硬态度,迫使中国修改它的态度。
“团结报”在11日的社论中一方面说要“冷静地考虑这些建议”,一方面又反对接受建议。这家报纸自相矛盾的逻辑是:“如果仅仅因为这些建议来自中国或者因为印度共产党支持这些建议就拒绝周恩来在他新近的来信中所提出的建议,那是完全错误的。如果仅仅因为他采取了柔和的态度就接受这些建议,那也是错误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