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历史科学进展的丰碑 介绍“世界通史”第一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21
第7版()
专栏:书刊评介

历史科学进展的丰碑
介绍“世界通史”第一卷
苏联科学院主编北京编译社译三联书店出版 周怡天 朱龙华 齐思和 李开物
苏联科学院主编的十卷本“世界通史”,是世界上第一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规模巨大的、综合性的世界通史。为了完成这项重大科学任务,十年来苏联科学院调动了全国各个历史部门的著名专家,组成以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茹可夫为首的编辑委员会,进行编写工作。第一卷于1955年出版,现已出到第五卷。
这部全面地叙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世界通史,总结了以前历史家的全部研究成绩,并且把这门学问的水平推进到空前的高度。这部著作的出版是全世界史学界的大事。现在中译本第一卷已经出版,其余各卷也将陆续出版。像这部长达千万字左右的世界通史被翻译成中文,也是我国史学界的一件大事。
以前一些资产阶级历史家,也曾编写过多卷本的世界通史。但是,这些书的撰稿人,都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运用唯心主义的方法,把人类历史看成一系列无规律可循的偶然事件的续演,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只是一些统治阶级的特殊人物,而劳动人民是没有任何地位的。他们把资本主义的存在看成是永恒的,来为资产阶级的统治进行辩护。就其范围而论,这些书主要地是西方各国史的堆集,就是东欧各国也被安放在附庸地位,更不必说欧洲以外的国家了。
这部十卷本的世界通史,原书是用十六开巨型大本印成的,每卷长达八九百页。第一、二卷叙述原始公社和古代世界(从最初到公元四、五世纪),第三、四卷叙述中世纪史(从公元五世纪到十七世纪中叶),第五、六、七卷叙述近代史(从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到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最后三卷叙述现代史(直到世界第二次大战的结束)。叙述的范围是十分全面的。亚非各国的历史,以及美洲和澳洲原始居民的历史,都被恢复了它们应有的地位。各卷除正文外,都附有专为本书设计的采色历史地图和精美的插图。书后附有大事年表,参考书目和索引等。编制的完备,印刷的精美,都是前所未有的。
这部世界通史,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全世界人类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综合分析。本书每卷的序言,即是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规律的说明。这些说明总结了苏联史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是每卷最精采的部分之一。
以下再专就已译成中文的第一卷作一简单介绍。
第一卷正文前有两篇序言。一是“总编辑部的话”,这是全书的总序。在这篇长达二十五页的序言中,作者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主要阶段作了一个简明的概述。文中指出:原始公社制是全体人类共同经历的最长的阶段,奴隶制最早出现于埃及、两河流域和印度,而封建制则首先产生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首先是在西欧和北美取得胜利的,而现代史的出发点则是苏联伟大的十月革命的胜利。这是世界史的主要线索。但是,在同一个经济基础上可以有各式各样的发展类型,每一个阶段都存在着先前社会型态的残余和新经济关系的萌芽,而且在每个时代中各民族的社会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也不是所有的民族都经历一切社会发展阶段。在这篇总序中,作者使我们对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洪流,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本卷除了全书的总序外,又有“第一卷序言”。在这篇序言中,作者阐明了本卷中所叙述的长达数十万年的历史发展的理论问题,其中包括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原始社会发展的主要阶段、剥削的产生和对抗性社会的产生等重大问题。本卷正文共分为四编,二十九章。全书从最初叙述到公元前六世纪。第一卷的结构大致如此。
由于地下资料的不断发现和理论研究的迅速进展,近二三十年来,关于古代世界史的研究有巨大的发展。例如,由于玛里铭文的发现,古代东史家把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的年代往下推迟了一百五十年。由于古文字学家发现了克里特古代文字的读法,历史家遂明确了古代克里特的社会性质。前些年苏联学者关于古代东方社会性质的讨论,近年来中国史学界关于中国历史分期的讨论,都获得很大成绩。本书综合了这些方面一切新的科学成果,对于许多聚讼纷纷的理论问题,采纳了目前大多数苏联学者所同意的看法,组成了一个新的体系,使得这本书成为目前古代史中最新的、最完备的著作。
第一卷的中心问题是奴隶制的产生和发展,而在这个问题中最重要而又最复杂的问题是古代东方奴隶制的性质和形成的过程。关于这个问题,作者在概括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有力地论证了,奴隶占有制关系是古代东方各国的主导的生产关系。但是,在古代东方,奴隶制关系具有家内性质,自由的公社成员在生产中仍起着重要作用。作者十分重视生产力状况的问题,首先是生产工具的改进问题。从有关的章节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古代埃及人怎样逐步地掌握了铜、青铜和铁工具的过程。作者正确地认为阶级斗争是奴隶社会全部历史的动力,因此,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在古代东方史部分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例如,本书第六章对古苏美尔国家拉伽什的阶级斗争作了深刻的说明。第九章对中王国时代下层人民群众的起义作了具体的说明,而且对起义发生的时期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有很多重要根据表明起义发生在第十二王朝统治以前”,而过去一般认为起义发生于中王国末期(公元前1750年)。此外,苏联学者对南高加索和中亚细亚的古代奴隶制国家的历史研究所作出的卓越的贡献,在本书中也得到了很好的总结。
本书对于中国早期的历史发展给予了应有的重视。作者在全书的总序中指出,在世界各文明古国中,中国是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在本书的第一章中,作者详细地叙述了中国猿人的发现及其重大意义。
本书用了两章的篇幅叙述中国奴隶占有关系的早期历史。第十七章“远古的中国(公元前十二世纪以前)”,主要地是叙述殷商时期。作者认为,中国原始社会的瓦解,奴隶占有关系的出现,国家的产生,都是从商国的建立已经开始了的。第二十六章的题目是“中国的奴隶占有制社会(公元前十二至六世纪)”。在这一章中,作者把周代的历史从最初叙述到春秋末年。作者认为这个时期生产力的水平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个时期,奴隶占有制的国家机构,也日渐巩固;在土地关系方面,大土地占有制正在发展的过程中。作者认为,直到春秋时期,中国的奴隶占有制仍在发展。作者注意到了“左传”中所记载的此时期的阶级斗争。作者认为:“但是,这一时期的人民起义,规模不大,也没有导致奴隶占有制生产方式的毁灭。”(第八六二页)。从以下几卷看来,本书编者对于中国历史分期的意见是,从殷初到汉末是中国历史上的奴隶占有制时期,而中国的封建制度是从公元三世纪初年开始的。
关于中国古代社会性质和历史分期的问题,中国史学界和国外进步历史家都正在进行研究,展开讨论。但是,从这两章的内容和书后所附的参考书目看来,作者掌握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和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且进行了比较深刻的分析研究。这两章和本书其他各章一样,都是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值得我们重视的。
印度在本书中也占着两章的篇幅。第十六章“远古的印度”,论述了印度的原始公社制度和印度河流域的远古文明(哈拉巴文化)。第二十五章“公元前十五至六世纪的古代印度”,论述了吠陀、奴隶占有制关系的发生、国家的形成、等级制度的形成、古代印度的史诗和古代印度的宗教等问题。作者指出,印度是世界文明的最古发源地之一。作者审慎地假定:北印恒河流域的早期国家发生在公元前二千纪的后半叶。在公元前一千纪最初几个世纪中,政治生活中心东移到了恒河流域中部。公元前六世纪初,摩揭陀国家崛起;就在这个基础上,孔雀王朝在公元前四世纪成立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全印规模的奴隶占有制国家。
本书第十五章论述“爱琴海区域的早期奴隶制国家”。关于这个文化的克里特岛部分和大陆部的分期问题,在一般资产阶级著作中,论述都是极端混乱的。本书总结了近年来在这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对于克里特和迈锡尼社会性质——早期奴隶制作出了明确的论证,这是本书最精彩的部分之一。作者根据大量资料认为,迈锡尼社会的灭亡不单纯是外部敌人的入侵,主要原因仍在于这个社会内部的阶级矛盾已日趋尖锐。
第二十八、二十九两章叙述第一千纪前半期的古代希腊史。本部分的论述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结合了充分的具体史料。作者肯定荷马时代(公元前十一至九世纪)的希腊社会还没有超出原始公社制度,而在公元前八至六世纪时期则是希腊奴隶制国家(城邦)的形成时期。本书对于古典城邦和古典奴隶制社会的特征也作了充分的说明。作者认为,古典城邦和古典奴隶制社会是在地中海地区经济已获得巨大发展的条件下形成的。那时不仅在埃及,在西亚细亚和小亚细亚,而且也在希腊,生产力发展水平都已经无可估量地高出于首批东方阶级社会产生那时候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在这一阶段的希腊历史中,作者对斯巴达和雅典两个最重要的城邦作了详细的论述。
这部世界通史的中文译本的陆续出版,对于我们研究世界历史,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都将会有着巨大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