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河南四川山西贵州等地巩固和扩大“小秋收”成果 建立大批野生植物加工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22
第2版()
专栏:

河南四川山西贵州等地巩固和扩大“小秋收”成果
建立大批野生植物加工厂
新华社郑州21日电 截至16日统计,河南省已采集各种野生植物原料一万八千六百九十七万斤,总值三千九百零九万元;商业部门平均每日收购四百万斤,比10月份上升三倍多。河南省各地在“小秋收”中十分重视加工工作。南阳专区内乡、西峡、淅川等八个县,已建立加工厂三千八百零五个,加工杂油、野生纤维、淀粉、化工原料、药材等九百五十三万斤,抬筐、荆篮等水利建设工具五十九万三千件。
为了充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许多地方做到采集和加工齐头并进。鲁山县商业部门在运动开始就抽出六十五名技术人员,举办示范性的加工厂,利用橡籽等十四种野生淀粉原料酿酒五万多斤,用野生纤维制造土纸十五万斤、野生毒草一百八十种加工农药三十二万斤、野生油料加工杂油一万二千斤。内乡县提出“使野生植物原料轻装下山”的口号,把一百五十六个加工厂搬到山上,就地加工。这个县的马山公社10月份采集各种山货五百万斤,在原来价值二百八十万元的基础上,经加工后出售,纯收入达五百万元。公社用这些钱买了两部播种机,十七部胶轮车,六部柴油机和锅驼机,化肥六十万斤,农药一百五十万斤,并拨出五万多元作为水利建设的资金。
在“小秋收”运动中,河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和河南省商业厅联合组织了勘查队,上山勘查资源。商业部门上山给采集人员供应了大批马灯,汽灯,竹竿灯,食盐以及各种工具,在山上设立流动样品展览馆,指导采集。
目前,各地“小秋收”活动还在积极进行。中共河南省委要求全省紧密结合水利建设和农业生产,突击半个月,在冰雪封冻之前,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的野生植物采集和收购计划。
新华社成都21日电 四川各地加强野生植物的采集、收购和加工工作,到11月5日,全省商业部门已经收购野生纤维、淀粉、油料、栲胶共二百一十二万多担,并已陆续加工制成土纸、人造棉、酒、糖果、油脂、草席、成药等二百多种产品,运往省内外各地。
四川省开始“小秋收”以来,各地上市的野生植物数量、品种都不断上升。为了及时做好加工生产,各地采取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商业部门与群众性加工相结合“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加快加工进度。忠县把需要一定加工设备、加工技术较复杂的品种由商业部门自办或同公社合办厂坊生产;容易加工的品种,组织管理区和生产队办厂加工。这样,迅速在全县办起酿酒、栲胶、造纸、成药、副食品、淀粉、纤维加工等厂坊二千零九十七个。短期内生产出人造棉、绳索、酒、土纸、栲胶等野生植物加工品总值达一百二十多万元。
各商业部门、公社、管理区办的加工厂在加工野生植物时,积极开展技术革新,扩大花色品种,提高质量。夹江县野生纤维厂在党委领导下,改革了二十多种加工工具,使脱胶、锤打、纺织等工序基本上实现了半机械化。现在这个厂利用野生纤维制造的产品,已从单一的人造棉,发展到纺纱、织布和制造毯子,这些产品由于质量良好,价值低廉,深受群众欢迎。
在加速野生植物的加工生产的同时,各地商业部门还抓紧给工业城市供应野生植物原料。最近一个多月来,全省已先后调出三十万担野生植物,供应重庆、成都、上海、天津、浙江等地的造纸、纺织和化工部门。
新华社太原21日电 山西沁源县发动群众采取多种多样办法大搞野生植物的贮存和加工。全县十个公社在最近一个月中,兴办起六十六个野生植物加工厂,生产出九十三种日用品和副食品,增加猪饲料二百一十八万斤,增养猪三千八百一十三头,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公社工业的发展。
沁源县各人民公社在秋收、秋种、秋播的同时,先后组织了五万三千多人,采回各种野生植物三百八十七万二千多斤。其中有橡子、水梨、圪尖、山定子等三十六种果品二百七十三万四千八百斤;党参、猪苓、大黄、贝母等药材三万斤;还有木耳、菇、猴头、足菜等山珍野味和各种草料、树皮。这些山中百宝除直接供应国家和支援市场外;尚余三百二十九万二千斤。中共沁源县委在“小秋收”结束以后及时指示各公社采取以下措施贮存和加工野生植物:(一)采取自力更生办法兴办一批野生植物加工工业,迅速加工;(二)作到一物多用,综合利用,提高野生植物的利用价值;(三)贮备大量野生饲料,增加猪饲料来源。郭道人民公社认真贯彻执行了县委号召,发动社员用发酵、青贮、切晒、粉碎、蒸馏等几种方法贮存野生植物,因陋就简地办起了十九个野生植物加工厂,把三十二种山果酿造出竹叶青、马如红、状元红等十六种美酒,制出四十种“无粮糕点”。为了综合利用野生资源,这个公社还把酿酒剩下的原料又加工成醋和淀粉;用杂草加工成纸张,用野生纤维和麻、毛混纺,织成一百多块绒毯。目前这些产品已经源源供应市场。
中共沁源县县委最近在郭道公社召开现场会议推广了这个公社的经验,全县其他几个人民公社自筹资金,自筹设备,不到一个月就建起山果酿造、无粮糕点、纤维、造纸、药材等小型加工厂四十多个,开辟了制醋、制酒、糕点、纸张、纤维、饲料等十多种生产门路。
新华社贵阳21日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展开了群众性的山货加工活动。
到11月8日,全县已办淀粉、栲胶、油榨、土碱等各种加工厂三千九百多个,建立突击加工组一万个。已生产栲胶六十多万斤,淀粉九百七十多万斤,白酒二十八万多斤,以及油脂、土碱、火硝等一百二十多万斤。
在中共剑河县委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在10月中旬就组织了八万多人上山采宝。经二十多天奋战,共采摘青杠子、桐子、茶子、五棓子、药材等各种山货五万四千多万斤,价值一千四百多万元;按全县人口计算,每人平均可增加收入六十一元五角。为了把采集的各种山货充分利用起来,县委号召社员和干部们不懂就学,边学边干,全民动手,大搞山货加工;同时,还组织群众开展了“为什么要大搞加工”的专题鸣放辩论,提高了社员的认识,树立了信心,全县人人学技术,队队搞加工。
剑河县山货加工能很快形成群众性运动,主要是认真贯彻执行了土法生产为主、土法和洋法生产结合的方针。炼栲胶本来需要很复杂的设备,可是当地群众只用一个盆子和一个瓦罐,就能生产,办法简单,人人可学,处处能办。各公社还采取专业队同全民突击相结合的办法,使加工活动很快普及。革东公社除专业队外,其他社员在农业生产间隙也都搞山货加工。由于各族社员发挥了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县山货的加工成品不但量多质好,而且做到了综合利用。以青杠子为例,社员们用它制成淀粉,酿造美酒,加工成糖果、饼干、粉条、豆腐等副食品近十来种。
为了提高加工效率,各人民公社加工厂都注意了技术革新。台拱公社食品加工厂工人吴远伦,创造了青杠子脱壳机,一人一天可脱壳三千斤,提高工效十倍。目前,全县人民正大干特干,决心在本月内把所有需要加工的各种山货全部加工完毕。(附图片)
左图:山西省黎城县副食品加工厂,利用“酸溜溜”(野生植物名)等加工了八千五百多斤各种瓶酒,不但节省了大量粮食,而且降低制酒成本20%左右。 右图:这个加工厂的职工利用野生油料制造肥皂成功。
新华社记者 张瑞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