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锅灶的始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22
第8版()
专栏:知识小品

锅灶的始祖
杨葳
当我们上亿的妇女们摆脱了锅台灶台的羁绊的时候,当我们不再为锅里的米发愁的时候,让我们来回顾一下锅灶的始祖,也是一件有趣的和有意义的事情吧?
我们的祖先最早是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经过长期艰苦的劳动,人们掌握了火。那洞中永不熄灭的火堆,也就是最原始的炉灶,当然当时还没有什么锅子。
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不但会制造各种精美适用的石制武器和工具,还发明了烧造陶器的技术,学会了盖房子,养牲畜,熟习了种庄稼……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的食物的品种也丰富了起来,这样也就要求有完善的炊事工具和进一步的烹调技术。
近几年来,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不少座石器时代的房子,屋子中间几乎都设有灶坑。西安半坡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多半在房内中间正对着门道的地方有一个灶坑。灶坑成浅浅的瓢形;在宝鸡仰韶文化的圆房子中,也发现过同样的设备。河南陕县庙底沟的仰韶文化方房子中,也正对着门道设置着灶坑,但是它是一种圆形的竖穴,深到一米左右。灶坑的位置都近于房屋的中心,这大概是因为那时候灶坑中的火的用处很多,既要炊煮,又要取暖和照明的缘故。
在这种原始的灶坑上做饭烧水,如果用平底的锅子就必需支架子或者把它吊起来,不很方便,所以当时的人除了用一些盆子或罐子烧水煮饭外,还用一些很特别的“锅”,锅子下面带着三条腿,放在灶坑上又稳固又方便。这些三足“锅”的种类很多,其中一种叫“鬲”(音历)的,它下面的三只腿是中空的,像三条尖口袋,要煮的东西或饮料可以倒到袋足中,火在袋足的裆下烧,里面的东西很快就被煮熟了。另一种是“鼎”,鼎身下有三条实心的腿,就是一只锅子自己带着锅撑子。鬲多用来煮饭;鼎大概常常用来煮肉做菜了。另外还有些类似鬲的三足器,有尖足的“斝”、有流和有把的“盉”和“鬶”。现在做饭有蒸东西的笼屉,那时候有一种“甑”,是一个底部穿有许多孔的大盆子,把它坐在鬲或鼎上,可以用来蒸饭,后来干脆把上面的甑和下面的鬲合成一件器皿,叫作“甗”,是专门蒸饭用的自带蒸锅的笼屉。
几千年前人们使用的各种各样的锅,当时都是用土胎烧成的陶器。到了青铜时代,这些东西都改成铜铸的了。
除了固定的挖在地上的灶坑外,当时也有一种轻便的小炉灶。在庙底沟的仰韶文化遗物中,就有一种夹砂红陶的陶灶。它的灶身像一个大的平底盆子,上口有很宽的边沿,在前面开着一个梯形的火门,灶下还有三条短足,同时在灶口上部接近边沿的内壁上有三个凸瘤,正好承接着放在灶上的扁陶釜,在灶腔里烧上火,釜里的东西就烧熟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