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土洋结合 技术革新 提高农副产品加工效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23
第1版()
专栏:

土洋结合 技术革新
提高农副产品加工效率
江西创造改制和推广许多加工工具
新华社南昌21日电 随着农副产品丰收,江西省今年的农副产品加工任务很大。为了做到及时收获及时加工,各地区在积极收获和采集农副产品的同时,开展了农副产品的加工工作。
高安县今年收获的油料达一千三百五十三万斤,红薯四亿三千五百八十万斤。现在全县已组织了四百八十四处油榨开工生产。兴国县组织了二万三千多个劳动力,建立了二千六百九十三个季节性的农产品加工厂,目前已处理红薯三百二十多万斤,蔬菜十五万斤,干鲜果八万多斤,各种野生植物二十八万多斤,用各种农副产品加工的产品达二百三十余种。铅山县已收购的二万多斤甘蔗已经进行加工,已收购的一百四十多万斤橡子有九十多万斤已经进厂。这些副产品全部收齐后,就可满足全县酒厂今冬和明年的需要。
在农产品加工工作中,各地区都采用以土为主和土洋结合的办法,通过技术革新,创造和推广了许多农副产品的采挖工具和加工工具,大大提高了采挖和加工效率。兴国县改制成功一种脚踏的红薯刨丝、切片两用机,每人八小时可刨丝二千八百斤、切片四千斤,比手工操作提高工效十几倍。临川县制成四十多台砻谷机和碾米机,基本上实现了粮食加工半机械化,光粮食加工一项,可节约一万个劳动力和七千多头碾米的牲口。
各地区还积极推广了油料加工方面的剥壳榨油、脚踏打撞、一人炒几锅,以及用动力、水力、畜力带碾打榨等先进经验,大大提高了出油率,节约了劳动力和减轻了劳动强度。
河南充分利用国营和民间轧花机械
据新华社21日讯 河南省在棉花加工工作中,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开展技术革新运动,提高轧花效率。今年全省棉花加工数量比去年同期成倍地增加,但皮棉的质量却大大提高,甲乙级皮棉的含杂量由去年的4%左右降低到2%左右。
河南省各级党委和商业部门,在今年棉花上市以后,一方面开足国营动力轧花厂的轧花机,一方面根据“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组织人民公社的水力、畜力、人力轧花车一万三千多部,担负了三分之一以上的棉花加工任务。在组织民间轧花工作中,他们妥善地解决了三个主要问题:一是组织加工工具,除了充分利用原有工具以外,还通过家家找废料、户户找零件的办法,发动群众自己动手建设小型加工厂。二是帮助公社建立加工专业队,实行定领导、定人员、定任务、定工具、定时间、定加工费的办法,组织生产。三是合理制定加工费标准。各国营轧花厂和公社的加工单位都积极展开技术革新活动,提高了加工效率。(附图片)
上海市嘉定县马陆公社化工厂加工处理棉秆皮,把它们纺成细线,制成垫肩、手提包等物品。 新华社记者 赵成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