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翼城利民渠 汾阳峪道河建立科学用水制度 一个流量浇地十万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23
第3版()
专栏:

翼城利民渠 汾阳峪道河建立科学用水制度
一个流量浇地十万亩
据新华社太原讯 山西省翼城县人民在利民渠搞蓄水、渠道改建工程,建立科学用水制度,大大提高了渠道的有效利用系数,创造了一个水(一个流量——一秒钟流二千斤水)浇地十万亩的良好成绩。
利民渠位于翼城县冷河东岸,流量达零点七秒立方米,整个流域都是地势较平,土质肥沃的土地。但是过去全年只有三个月的灌溉时间,一到用水旺季,水量大感不足,到了淡季,大量泉水白白流掉;而且利民渠原有的渠道系统有效利用系数不到50%。从1957年冬季开始,这个地区的群众就大搞蓄水工程,到目前为止,已完成水库五座,还有三座正在施工,共可蓄水三百四十四万立方米,除可满足冬春夏三季农田灌溉需要外,其余的水大部分可以蓄积起来。为了减少渗漏,节约耗量,扩大灌溉面积,这个县的农民对旧渠道进行了扩建和改建,使二十七条干渠、斗渠由弯变直,填平废渠十余条,夯实渠底和红胶泥铺底两条;还新建和整修了闸口、桥梁、跌水等灌溉工程一千一百多个,开挖了输水渠八百多条,全部渠堤都进行了加固和清除了杂草。从而使所有渠道达到规格化、标准化,渠系有效利用系数猛增到70%。因而在今年夏季连续七十多天的大干旱中充分满足了棉粮作物的灌溉需要。
利民渠原来采取由上游到下游规定时间,依次轮番浇地的办法,这样不能根据作物的需要和土壤水分等情况进行配水。同时队与队之间、管理区与管理区以及上中下游之间,往往因为争水引起纠纷。经过和群众商量,建立了三固定一灵活和层层负责的配水制度。三固定是:定面积、定水量、定时间。一灵活是:水利委员会可以根据自然条件的变化改变配水数量和灌溉程序。具体作法是:首先摸清作物、面积、土质、茬口的情况,然后根据这些情况逐块确定灌溉的次数、水量和时间。管理区与水利委员会签订协议,用水单位必须按时完成浇灌任务,超过的奖励要一季评比奖励一次),浇不完的不再补水。这样,大大鼓舞了广大社员节约用水的积极性。为了培养一批有管理能力和灌溉技术的专业队伍,各灌区建立了管理小组,管理区设有专职水利干部,生产队普遍建立了包灌组。这些人有水浇地,无水修渠,大大提高了灌溉技术,保证了灌溉质量。
本报讯 山西汾阳县峪道河灌区由于提高灌溉技术,加强了用水管理,从去年10月到今年5月底,全灌区折合一个流量浇地十万零六千九百七十三亩,创造山西省浇地最高新纪录。
今年各公社管理区,普遍整修了渠道,特别是修整了新近“三合土”渠道,因而大大减少了渗漏,河水利用系数由60%提高到70%。同时,大搞园田化,全灌区五万三千亩灌溉面积,畦块都划为每亩五至十个,大大节约了用水,由原来亩用水六十五公方降低为四十三公方。
这个灌区适于一年两作,但由于灌溉面积大,水量不足,因而当地群众在放水时就采取低地不浇高地浇,洼地不浇梁地浇。若碰到特大连阴雨,就把水蓄在平地水库。在冬春灌溉时,冬至前先浇小麦,上冻后再浇秋地。在夏收复播时,则采用边收割边灌溉边复播的办法,使水一滴也不浪费。
全灌区以管理区为单位,组织了四十五个常年包浇队,由各管理区依据灌溉面积的大小,渠道养护的难易,从各队抽调专人,实行包浇、包养护、包修的“三包”制度。同时,大力开展红勤巧竞赛运动,大大提高浇地质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