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唤醒鄱阳湖滨沉睡千年的沃野 江西全面开垦湖田洲地 四十万亩新垦地上的越冬作物已一片新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23
第3版()
专栏:

唤醒鄱阳湖滨沉睡千年的沃野
江西全面开垦湖田洲地
四十万亩新垦地上的越冬作物已一片新绿
本报讯 鄱阳湖滨沉睡千载的大片湖田洲地,在人民公社的强大威力下开始苏醒了!江西省数十万公社社员正在向湖田洲地上大面积垦荒,他们提出了“要湖田变油仓,要洲地献新粮!”的豪迈口号。
在纵横千里的鄱阳湖滨,从10月初以来,湖口、都昌、九江、波阳、进贤、南昌等二十四个县的人民公社,组织了十一万多男女社员,集中抽调了一百七十多台拖拉机和数万头耕牛,携粮带草进入了湖田洲地。到现在已经开垦出湖田洲地五十七万多亩,有四十多万亩已播种下油菜和大小麦等越冬作物。播种早的油菜已经出土放叶,肥嫩的幼苗把过去荒芜的土地组成了一片整齐可爱的绿毯。
开发和利用湖田洲地,是滨湖地区农民多少年来的理想。但是,要大面积的垦荒、播种、收割,又要抓住季节、抢住时间,就需要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在过去是根本不可能的。解放前,地主恶霸将这些湖田洲地占为己有,作为牧场。解放后,个体农民、初级社、高级社虽然零星的、小面积的开垦过、试种过,但终因人力物力的限制,亦多有种无收,或者因为开垦洲地与牧场不能统一规划,而造成地区之间的土地纠纷。面对着这个大宝库,人们慨叹没有“钥匙”。
人民公社的普遍建立,为开发湖田洲地的理想提供了可能的条件。中共江西省委根据这种新的条件,为了进一步挖掘湖区增产潜力,于今年9月间向全省发出了全面开发和利用湖田洲地的号召。按照省委的要求,今冬将分两期完成二百万亩的垦荒播种任务,其中第一期在立冬前完成五十万亩。同时要求在今年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今后把湖田利用逐步由种一季越冬作物转向常年围湖垦殖耕作制。按照省委规定,新垦荒地的使用权基本固定:农场开垦种植的,收获归场;公社开垦种植的,收获归社;收获的作物不征收公粮。
在开垦湖田洲地的运动中,人民公社大集体的无比优越性,使过去解决不了的困难解决了,过去办不到的事情办到了。过去湖区为了洲地的牧场划分经常发生纠纷,现在各公社由于在更大地区范围内实行了统一领导和统一计划生产,在规划湖田洲地利用时,对垦荒和牧场进行了统一调整。湖口县北港、南港、埠湖三大洲地,面积万亩,地跨五、六个公社,历史上乡与乡、村与村洲地牧场纠纷最多;这次各个公社在统一规划开荒时,不仅在一个社内对开垦洲地和牧场顺利地进行了安排,各公社之间的插花洲地也互相作了调整,有的毗邻地区为了垦殖更多的洲地,还建立了共同使用的牧场。
大规模的垦荒抢种,时间紧迫,同时又是“三秋”工作和兴修水利繁忙的时候,人力、物力都相当紧张。但是人民公社雄厚的人力、物力完全战胜了这些困难。为了作到生产项项不误,路路告捷,各地人民公社对生产和垦荒做了全面的安排。在垦荒方面,普遍采取了全民上阵、大兵团作战、大协作和重点突击、全面照顾的办法。在人力、畜力、物力上,一队不足,全社支援,一社不足,他社支援,甚至于外县支援。星子县各公社田多劳力少,为了作到开荒和秋收冬种两不误,设法挖掘劳力参加秋收冬种,从而抽调出一万劳力投入了开垦湖田洲地。湖口县十六个公社和垦殖场组成了四个垦荒区,互相协作、互相支援,在保证三秋工作的同时,集中了一万八千多劳力、一千五百多头耕牛和六台拖拉机,保证了每天平均垦荒二千亩以上的速度。余干、波阳、都昌等县人民公社都打破队界、社界,采取了大兵团协作秋收、大兵团协作垦荒的办法,在前一段集中主要力量突击秋收之后,立刻把劳力、畜力转向了突击垦荒抢种,保证了秋收、垦荒两不误。许多远离鄱阳湖的地区,如婺源、武宁、修水等县许多人民公社、国营农场、拖拉机站,都派出了远征队或抽出了拖拉机、耕牛、农具等支援湖区垦荒抢种。各地在大协作大支援中,认真贯彻了以工换工、计工付酬的等价交换原则。
由于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和工农商学兵结合的组织,在公社统一安排下,社办工业、商业、医院等也给了垦荒人员以有力的支援。随同垦荒工作的开始,有大批手工业工人搬到垦荒工地,就地制造和修理农具。商业部门在工地上设立了临时供应站或流动货郎担,随时供应社员们需要的物品。医务部门在工地上设立了临时卫生所、医疗站,巡回为社员们诊伤看病。
(马钟明、洪崖)(附图片)
江西九江县港口人民公社人、畜、机械齐出动,誓把湖洲变良田。
新华社记者 原 苏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