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新型农民的摇篮——吉林省延吉县东盛人民公社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23
第4版()
专栏:

新型农民的摇篮
——吉林省延吉县东盛人民公社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人人忙生产 处处读书声
“人人生产忙,处处读书声”。这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县东盛人民公社生产建设和文化生活的新景象。一年来,他们在生产大跃进的同时,在原有的九所公办小学和一所公办初中的基础上,兴办了两所农业中学,普及了初中教育。在成年人中扫除文盲,进一步发展了业余小学、中学,并且创办了一所业余农业大学,使全社83%的青壮年参加了不同班级的业余学习。
东盛人民公社位于延吉县境内的海兰江畔,是朝鲜族、汉族杂居的民族联合社。解放前,这里的人民饱受日本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过着衣不遮体糠菜半年粮的悲惨生活。在文化上更受到严重的摧残,朝鲜民族没有学习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更谈不到教育事业的发展。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土地改革,各族人民走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从组织互助组起,不识字逐渐成为工作中的一个困难了。就拿当时的互助组长现在的公社社长、全国劳动模范金时龙来说,由于不识字,组里换工记账都凭脑子记,事情多了记不住,只好画符号。出工画人,用牲口画牛角,时间一久自己也糊涂了。正在这时党发出了识字运动的号召,金时龙和广大群众一道积极参加了识字学习。从此农民的识字运动开展起来了。在政府大力兴办教育的推动下,各项教育事业得到了大发展。1956年7月,全乡就普及了小学教育。随着中等教育的发展,近两三年来,每年都有二百多农民子弟从初中或高中毕业,已经回乡参加农业生产的高中毕业生就有四十九名。在业余教育方面,到1957年末,全乡生产小组长以上的干部全部达到了高小以上文化程度,在95%的青壮年农民中扫除了文盲,有五百五十一人达到初中文化程度,有四十三人达到高中文化程度。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他们不仅要求继续提高文化,而且迫切要求学习科学技术,更好地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新的技术问题。特别是在1958年生产大跃进中,旧的生产指标被突破,新的更高的生产指标提出来了。要兴修水利,合理施肥,大搞深翻,全面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已有四台拖拉机),群众感到没有科学技术不行了。这时,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诞生了。人民公社的成立,给社办教育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公社办学校的四大优越性
(一)公社规模大、范围广,便于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兴办教育事业。过去农业社规模小、力量弱,只能管生产不能管教育。公社成立后,组织规模大,力量强了,很快地就建立了两所农业中学,招收了三百一十五名学生。他们都是高级社时不能升入公办中学的十六岁以下的高小毕业生。公社统一筹划资金,发动群众,有人出人,有力出力,群众、学生齐动手,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建成了可容纳三百五十名学生的校舍和一百人用的宿舍。还从公益金中,抽出15%作为业余教育基金,解决了经费问题。公社还调配和聘请了农业中学教师十五名,选拔了各级业余学校教师二百五十五名。业余大学聘请公社党委书记讲政治课,社长金时龙讲公社经营管理课,有八年水稻培育经验的学员吕根泽讲水稻培育技术课,请延边农学院的教师担任基础课,还请有丰富经验的老农做生产实习的指导。社员们说:“有了人民公社,办学校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二)人民公社兴办各种福利事业,便于发展业余教育。由于公社大办了公共食堂、托儿所、幼儿园,使大多数妇女摆脱了繁琐的家务劳动,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业余学习。过去,东盛管理区的妇女只有30%参加业余学习,而且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现在76%的妇女能够经常参加业余学习。公社成立后,又增办了业余小学六十七个班;业余初中四十二个班;业余高中十个班。这样,参加业余学习的人数比公社成立前增加了八百八十二人。十六名高中毕业生,因为过去是家庭主要劳动力,经济条件不充裕,不能到正规大学学习,现在可以在公社的业余农业大学,边生产、边学习了。
(三)公社办学校,更便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公社的业余农业大学、业余中小学以及农业中学,主要是为了培养直接从事公社生产的新型农民。因此,根据公社生产需要安排了学习内容,“做什么,学什么”,实行了政治、文化、技术三结合。公社拨给农业中学、业余大学十四公顷水田、十八公顷旱田、三公顷果园、十头耕牛、三辆车,作为学生的生产基地。业余大学的学生还根据公社生产需要组成了农作物、植物保护、土壤与农业化学、园艺、农业机械、测量等六个研究小组。去年冬季深翻地和水利建设时,他们用学到的化学知识制造了五百吨土炸药。今年又根据当地农作物常发生的病虫害,研究和创造了三十五种土农药。还种了五亩优良品种水稻试验田,试验了十二种水稻品种。建立了一个水稻需水测量站,准备在两年内解决水稻需水量的测定工作,结合试验、研究,并写出四十多篇文章。例如学员们根据老农的经验,共同编写了“民间农药制作法”一书,正在征求老农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和补充。学员吕根泽编写的“水稻栽培技术问答”一书,已由延边科学技术协会出版,很受读者欢迎。群众赞扬说:“公社办学校,教出来的学生,能说能做,文武双全”。
(四)公社便于对生产和教育进行全面安排,统一领导,使教育服从生产,服务于生产的需要。人民公社既领导经济,又领导文化;既管生产,又管教育。公社党委加强了教育工作的统一领导,把教育工作纳入了党委的议事日程。党委在领导教育工作中,首先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使学习紧密结合生产,为生产服务。在生产和学习的组织上,做到了二者统一。公社把分散在各管理区的业余大学生,集中起来,编为一个直属生产队。他们有了固定的耕畜、土地、果园及农具,并担负公社统一分配的生产任务。业余中、小学的班组,同时又是生产技术研究小组。在学习形式上,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方法。在生产和教育的时间安排上,坚决贯彻了“小忙多学,大忙少学,太忙不学”的原则。例如:在特忙的插秧期,各级业余学校就停止学习,突击完成插秧任务;在春耕、夏锄、秋收的紧张阶段,就用课堂学习与地头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每周只进行四、五小时学习;在冬季一般地都坚持了每周七、八小时学习;外出搞副业时,采取了领任务、带书本、跟教师,走到那里学到那里的方法。因此,全社虽然有两千五百四十三名青壮年农民参加了业余学习,但没有影响生产劳动,而且坚持了常年业余学习,做到了生产、学习两不误。两所农业中学,由于坚持了半工半读,已经实现了经济自给,减轻了公社和家长负担,并且学到了不少科学文化知识和生产知识。公社对各级各类学校实行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公社负责管理公办中、小学,农业中学和业余大学;管理区负责管理业余中学;生产队负责管理业余小学。公社党委还在东盛管理区,试办了一所由小学到高中的业余中心学校,以便取得经验,指导全面。
教育事业发展 思想面貌改观
一年来,由于人民公社带来了空前的有利条件,使全社各项教育事业有了显著的发展。现在,全社有公办全日制小学九所,初中一所;民办半日制农业中学两所(包括一个高中班);业余教育有小学一百四十一个班,初中一百二十二个班,高中十二个班,业余农业大学一所。这样,这个公社,既有公办、又有民办;既有全日制、又有半日制和业余学校;既有普及、又有提高。正是由于两条腿走路,才多快好省地发展了教育事业。全社现有全日制和半日制学校学生四千六百零一人,比公社成立前增加了22%;业余学校学生二千九百四十人,比公社成立前增加了43%。全社三千二百三十八户中,参加各级各类学校学习的学生共有七千五百四十一人,平均每两户有三名小学生,每三户有两名中学生,每三十户有一名大学生。
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想面貌,进一步提高了社员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特别是,农民们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后,他们进一步相信科学,相信自己力量了。例如,过去一般用脚蹬打稻机脱粒,三人蹬一台,起早贪黑,累得腰酸腿痛,一天才打出四千斤稻子。有了文化以后就截然不同了。过去一个大字不识的金炳千,上了业余初中以后,用了一冬的时间,就试制成了一台畜力打稻机,效率提高一倍。群众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了以后,保守思想大大减少了,接受新的事物更快了。公社在今年的农业生产中采用了一系列的新技术和先进经验。改革了旧的耕作法,实行了深翻;推广了油纸温床育苗法,提前了插秧期;推行了三乘六式、四角式和三角式的水稻密植。正是由于推广了这一系列的新技术,所以才战胜了困难,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今年全社粮食总产量可达两千三百十六万三千多斤,比大丰收的1958年又增长16%,创造了海兰江平原开发一百来年粮食产量的最高纪录。业余大学的生产搞得更好。学生们根据学到的技术,运用了玻璃温床育苗,提前二十天插秧;实行了单排单灌,提高了水温;防止了稻热病;进行合理施肥。因此,他们的庄稼是全社最好的。水稻每公顷平均可打一万三千斤,比全社平均产量多四千斤。社员们看到大学的水稻长得好,就三一帮、两一伙地到大学来,让大学生们介绍丰产经验。社员们在生产中遇到难题,就来找他们帮助解决。今年夏天龙山管理区青年卫星队的水稻高产田贪青、不抽穗,生产队长连着往大学跑了好几趟。业余大学的师生,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且提出了用“过磷酸钙根外追肥法”使水稻得到正常发育。他们不仅在生产上获得了丰收,而且在学习上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今年8月末,业余大学用延边农学院的考试题目,作期末考试,结果在参加考试的四十六名学生中,七名优等,二十名良好,十八名及格,只有一名不及格,获得了群众好评。公社通过业余教育还培养出拖拉机手、农业、园艺、牧畜、渔业、林业等各方面的技术人材五百二十七名。他们已成为各项生产战线上的技术骨干。过去当饲养员的李万玉,从脱盲以后,开始学习兽医,经过几年的苦学苦钻,现在已是能治牛马羊鸡兔的兽医了。过去不识字,记工账画人画牛角的金时龙,现在不仅能用朝鲜文写工作总结报告,而且能看懂一般的汉文书报。八年前从初中毕业的吕根泽,经过几年来的业余学习和刻苦钻研,对水稻的育苗、灌水、施肥、密植,都摸到了一些经验,已成为水稻栽培专家。
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丰富了广大社员的文化生活。公社有业余文工团,各管理区有俱乐部,各队有业余演员,演出的歌舞,大部分都是自己编排的。此外,还有一百二十个读报组,社员们订有报纸和杂志一千四百八十一份;十四个图书室中藏有群众喜爱的书籍上万册;公社还设有一所有线广播站,有五百个喇叭,社员们可以常常听到国内外大事。文艺创作也很活跃,学员们写了很多民歌、散文、歌曲、剧本等作品。在“海兰江”“长白山”等杂志和延边日报上发表的就有二百多篇。这里的卫生面貌也有很大的改变。人民已经有了讲卫生、除疾病的习惯和常识。过去经常流行的斑疹伤寒已被根除了。随着文化生活的提高,体育活动也十分活跃。各管理区都有足、排球队,每到年节和休息的时候,经常举行小型体育比赛。比赛内容新鲜多样,有球类、田径,也有秋千、跳板、摔跤等民族形式。
今后随着生产的迅速发展,公社教育事业将继续大踏步的前进。在今冬明春,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扫除少数剩余文盲,大力提高发展各级各类业余学校,掀起新的学习高潮。在朝鲜族学员中除了学习本民族语言外,还要学习汉族语文。现在看来,只要坚持下去,继续向前发展,社员个个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科学文化的新型农民,已不是遥远的事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