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敢于面对困难的人——记优秀养猪员徐金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24
第3版()
专栏:

敢于面对困难的人
——记优秀养猪员徐金生
去年冬天,江苏常熟县徐市人民公社刚刚建立不久,第五大队从外地采购了十八只母猪,想建立一个繁殖场。但是,当提到谁当饲养员的时候,个个都摇头。原因是这些猪瘦小,养不好就会死掉,队员们都怕负责任。徐金生一想,这怎么成呢?如果大家都不养,怎么能积肥增产?又怎么能支援国家建设?于是,徐金生就第一个报了名。队里有些老人劝他说:“金生呀!你怎么生产小队长不当,当起小猪倌?”徐金生把这些话当作耳边风,一掠而过,只是埋头干活。
徐金生来到大队繁殖场工作的第一天,看到繁殖场就是一间破旧的、狭小的砖房,十八头母猪挤在一处,连活动的地方都没有,就想要求大队、公社造几十间新猪圈。可是他立即想起勤俭办社的方针,造新猪圈的念头打消了。从那天起,他每天除了饲养猪,有空就背个筐在仓库附近和宅前宅后捡砖头,拾旧木料,没到半个月,在大队办公室后面一片空地上,砌起了五间猪圈。后来社员们才知道,这五间猪圈,除了大队支持一些石灰、人工外,其他材料都是他搜集来的。
猪一天天地增多,从原来十八头母猪,一下子增加到四十来头,并且有两头公猪。那时,刚巧供销部供应饲料脱销,他向大队要求种的三亩饲料田刚出苗,正在青黄不接之际。徐金生一想,“猪吃百样草”,用青草来试一试。他就摘了一大筐棉叶送到猪圈里,猪嗅了嗅,连正眼也不瞧就走开了。但他并没有气馁,他跑到徐市镇向供销部技术员请教,又到公社繁殖场参观了用青草作代饲料的办法。当他把棉叶煮熟,再掺些糠往猪槽里倒时,母猪和猪崽争先恐后的抢食,嚼得很欢。后来他就一直使用青饲料合理搭配部分精料喂猪。
一个困难被克服了,一个困难又来了。在一个严冬的午夜,西北风呼啸地刮着,人家都早已钻进了热被窝,只有徐金生还蹲在一头刚死去的母猪旁发愁。原来,这头母猪生了十二头猪崽后,因流血过多突然死亡。他想,母猪已经无法挽救,这十二头猪崽一定想法让它活下来。他用稻草、破棉毯盖好了猪崽,连夜顶着西北风奔回家里,磨了一升黄豆的豆浆,把猪崽逐头逐头捧在胸前用豆浆喂,日复一日,终于使这十二头猪崽长大了。
由于徐金生同志努力工作,克服困难,精心研究,使瘦猪变成肥猪,病猪变成了壮猪,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从十八头瘦小的母猪起家,先后共繁殖了猪崽四百六十三头,而且从未死亡过一头。到今年6月份,场里发展到一百三十多头猪,大队里调一个饲养员来作他的助手。10月份,猪场进一步扩大,饲料田从三亩扩大到六亩,大队又派来两个人负责建场和种饲料田。猪场共积粪八千余担,解决了五百亩田的肥料。不久以前徐金生同志被评为全县的养猪模范。·孔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