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三县一条心 携手齐跃进 分处湘鄂两省的龙山来凤宣恩全面协作发展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24
第4版()
专栏:

三县一条心 携手齐跃进
分处湘鄂两省的龙山来凤宣恩全面协作发展生产
本报讯 记者陈咏初报道:湖南省龙山县和湖北省来凤、宣恩两县,从去年大跃进以来,充分发扬了共产主义风格,展开全面大协作,促进工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
龙山、来凤、宣恩三县地处湘鄂两省西部,是互相毗邻的大山区。龙山、来凤两县的县城相距只有十五华里,中间虽隔着一条酉水,但田土山林却相互交错,有的水利设施还共同管理使用。劳动人民之间的经济联系,素来就非常广泛,友谊也很密切。解放以后,通过剿匪、土改等反封建斗争,党和政府又加强了对群众的团结教育,使这种传统的友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几年来,湖北省省长张体学同志、湖南省副省长张孟旭同志到这一带检查工作时,都深入到邻省邻县的干部和群众中进行访问。双方地、县委之间的接触,更为密切。县级各部门、各公社之间有组织的相互学习、访问,每年有四、五十次之多。最近,中共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委第一书记齐寿良和龙山县委第一书记张新彦又到湖北省来凤县,与湖北省恩施地委书记、来凤县委书记,就当前水利建设、工业交通等方面进一步开展大协作的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一致同意在今冬和明年生产的继续跃进中,要在更大范围内开展共产主义大协作。
目前在龙山县境内兴修的英雄运河水库,是这三个县共产主义大协作的结晶。几年以前,龙山县委就有兴修这座水库的打算。但是由于当时农业社的力量有限,加之宣恩县部分农业社要被水淹的稻田不好解决,因而就迟迟未能动手。人民公社化后,给兴修水库带来了有利条件,群众的要求也日益迫切。不久以前,龙山县委就与恩施地委和宣恩县委进行了协商。恩施地委与来凤、宣恩县委认为这是龙山县人民的一件大喜事,他们本着小利服从大利的原则,表示全力支持。对因修水库将要被水淹没的稻田和移民工作,随即作出了妥善安排,并派出技术人员帮助龙山县勘察设计,拟订施工计划。水库施工以后,来凤、宣恩两县的群众,自动地送来了大批木材、洋镐等工具和器材,支援龙山农民。为了使水库发挥更大的效用,最近,龙山、来凤、宣恩三县县委又经过研究,计划扩大英雄运河水库的施工,增加来凤、宣恩两县四万多亩稻田的受益面积,三县共同负责在湘鄂两省西部的边境上,修建一座规模宏伟的“兄弟”水库。
由于这三个县做到书记挂帅,充分协商,广大干部和群众也经常互相访问,互相学习,互相协作,互相促进,不但使三县之间某些困难和问题迎刃而解,而且先进经验能够及时传播,推动了各县的生产和各项工作。龙山县种双季稻的历史较早,经验也较多,来凤县于1957年才开始试种,而且由于早稻品种“矮子粘”的生长期长,收早稻插晚秧难于赶上季节,因而,双季稻的产量不高。去年龙山县的良种本来自己也不够,但县委为了共同实现大跃进,就调出了成熟期早、产量高的早稻“南特号”和晚稻“麻粘”的良种十三万多斤,支援了来凤县。龙山县许多有经验的干部和农民,还自动的到来凤去进行技术辅导。来凤县有了良种,加上他们积极贯彻“八字宪法”结果,使得二万多亩双季稻大丰收,亩产量由1957年的四、五百斤提高到七、八百斤。来凤县农民早就有种甜菜的丰富经验,龙山县委今年想种甜菜时,来凤县委即从本县的播种计划内调出了一万多斤种子给龙山。龙山县今年万亩甜菜大丰收以后,来凤县委又调拨一部分机器、派出技术人员帮助龙山制糖。今年龙山县共可生产红白糖一百五十多万斤,除自给外,还能上调给国家一百多万斤。
龙山、来凤两县通过农业方面的大协作,也带动了工业交通、财经商业、文教卫生各个方面的大协作。这两个县过去的工业基础都很薄弱,去年,县社大办工业时,虽然两县都建立了钢铁基地和机械厂,但是机器设备都不完善,原材料常感缺乏,技术力量也很单薄。这时双方县委都加强了对工业部门的干部和群众的教育,使他们懂得了“孤掌难鸣”的道理,因而在生产中进行了紧密的协作,在原材料上做到了互通有无,克服了前进中的许多困难。今年5月,来凤县机械厂的电动机出了故障,很久没有修好,就打电话请龙山机械厂帮忙。龙山机械厂接到对方的电话以后,即派了一位技师赶到来凤,与他们一道研究,很快就把机器修好了。龙山县机械厂缺乏钢材时,来凤机械厂就给他们送来了四百斤钢材。从前,两县的商业部门都是各营各业,不相往来。大跃进以来,他们建立了新的友谊关系,无论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商品,都作到了互相调剂,保证了市场供应。今年春耕时,来凤县的犁铧一时供应不上,龙山县商业局就把自己采购回来的犁铧调出了一千五百多个,支援来凤。龙山县的蔬菜种子缺乏时,来凤县便给他们送去了大批蔬菜种子。龙山、来凤两县人民的食盐,都是四川省彭水县的岩盐。从前两个县都在那里设有采购站,食盐运回时,又同走一条公路,因此经常发生预先抢运的矛盾。去年商业部门展开大协作以后,采购站进行了合并,食盐按照需要按比例分批调运,人员也由四个减少到了两个。
在文教卫生方面,这两个县也遍开协作之花。1958年以前,龙山县人民医院的医疗设备较差,缺乏技术水平较高的医务人员,遇有疑难病症,就主动地请来凤人民医院同志来会诊。去年5月,龙山县城郊公社的社员廖和生患肠梗阻,病情很严重。龙山县医院的同志就请来凤县医院的同志帮忙。来凤县医院的同志接到电话以后,也感到没有把握,又打电话请恩施专区人民医院帮忙。恩施专区医院的同志得知这个消息后,院长张志明和医师高启华就连夜乘救护车赶了二百多公里路,天亮时到了龙山。经过三个医院的医务人员会诊,施行了剖腹手术,使病人转危为安。今年以来,龙山县医院的医疗设备大大改善,增加了技术水平较高的医务人员,来凤县许多发生疑难病症的群众,也在龙山县人民医院得到了及时治疗。
龙山、来凤等县县委在大协作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广大群众互相支援,互相学习、共同跃进的政治思想教育,因而携手前进,密切协作的共产主义风格已深入人心。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某些相互排斥、你争我夺、互相封锁、损人利己的残余恶习,早已消声敛迹。龙山县老兴公社与来凤县的邓洞公社是毗邻地区。老兴公社过去木材多、田土多、人口少,邓洞公社过去是油茶林多,人口多、田土少。解放前在地主阶级统治操纵下,老兴公社一带的粮食和木材不准流向邓洞。解放后,在党的教育下双方关系有了根本好转,在生产上互相协作,相互支持。在大跃进中,邓洞公社为了多种多收,就和老兴公社协商,在那里开了三百多亩荒地。开荒时,老兴公社还支援他们一些耕牛、农具,并借给了他们一部分种子和口粮,许多群众还自动帮助他们锄草和下肥。秋收时,这三百多亩土地收了包谷八万多斤,老兴公社的社员还帮助邓洞公社运送。龙山城郊公社和来凤县的接龙公社只隔一条酉水,群众的交往更为频繁。双方的许多青年突击队、妇女突击队,都建立了定期学习政治、学习技术、交流经验的制度。龙山县镇南坝的青年突击队还与来凤县沙坨的青年突击队,共同培育了十多亩胜利油菜丰产示范片,争取明年亩产五百斤,在山区树起油菜高产的红旗。现在群众把这条小河改名为“兄弟河”,并计划今冬在河上架起“友谊桥”。机关和农村的青年剧团、业余球队,也经常互相演出和开展友谊竞赛。在这里的群众中,普遍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湖南、湖北一家人,亲如兄弟心连心,并肩携手搞跃进,共产主义早来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