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谈逐级召开物资交流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24
第7版()
专栏:

谈逐级召开物资交流会
苏学生
把第三类商品纳入国家计划 是我国计划经济所要求的
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今年是我国国民经济继续跃进的一年。工农业生产的更大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逐步提高,使今年国内市场的商品供应和社会购买力都会有很大的增长。它给进一步扩大商品流通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道路。在我国,属于国家集中管理的第一、二类商品,已经直接纳入了国家计划轨道;但是品种繁多、生产分散的第三类商品,目前还没有直接纳入国家计划,而这些分散零星的小产品,却用途很广,作用很大,有的是工业和手工业的重要生产原料,有的是农业生产资料,有的是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消费品,有的是出口的重要物资。它与国计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把这类物资通过物资交流会的形式,逐步纳入国家计划轨道,是我国商业工作当前重要的任务。
把第三类商品纳入国家计划轨道,是我国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所需要的。这不仅因为人民公社是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同时并举,需要进一步加强计划性。从经济工作的要求来看,加强计划性,才能符合客观形势的要求。特别是今后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不论是人民公社、工业、手工业生产规模都空前扩大。生产越发展,分工也要求越细致,协作越密切。为了使分工合作的各个地区各个部门更好地衔接和配合,首先就需要加强生产和流通相结合的计划性。
同时,人民公社生产的第三类物资,一部分是自给性的,一部分是商品性的,在一定的情况下,二者有一定的比例,但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如果我们对商品交换组织得好,就会使生产者原来准备自给的东西,也可能变为商品,从而增加社会商品量,促进人民公社更多地发展商品生产,这对人民公社经济发展也是有利的。
自从今年3月以后,全国很多地方召开了物资交流会,把第三类商品通过产、供、销之间签订合同的形式纳入了国家计划轨道,从而促进了第三类商品的生产;扩大了城乡、地区之间的协作;互通有无,调剂了余缺;增加了公社和社员的收入;增加了对市场的物资供应;满足了国家和人民对第三类商品在生产建设上和生活上的各种需要。
物资交流会这种组织形式在我国早已存在,但是现在召开的第三类物资交流会,是同过去所召开的物资交流会的性质不相同的。
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地召开过各种物资交流会。那时旧有的商业网正在改造,新的社会主义商业网尚未能完全形成,召开物资交流会的目的,是从活跃城乡物资交流出发,给若干滞销商品找销路。同时那时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尚未形成,物资交流会是在以国营商业为领导,以合作社商业为助手,有广大私营工商业者参加的物资交流会。现在的情况和条件完全不同了。第一,社会主义统一的市场已经形成,自由市场已经消失,特别是农村实现人民公社化以后,社会主义统一的市场更加巩固了;第二,现在城乡流通的商品,第一、二类物资,已全部由国家计划管理和调拨,只有第三类物资尚未完全纳入国家计划;第三,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和工农业生产大跃进,人民购买力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许多商品不是销路困难,而是赶不上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需要;第四,今天的物资交流会,是社会主义统一的市场内部组织的,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各经济部门参加的。因此,今天的物资交流会,不仅要组织现货交流,而更重要的是根据市场需要通过合同制来更好地组织安排生产,进一步加强城乡、地区和工商之间的协作关系,使产、供、销紧密结合,更加有计划地进行,从而保证供应,促进工农业生产的继续跃进。
逐级召开物资交流会的形式和好处
物资交流会的召开,是由下而上,由上而下,上下结合进行的。这样能够逐级摸清交流物资的底,使交流计划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并减少供货和要货的盲目性。各级物资交流会,可以定期的召开,分别签订季度的合同;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不定期的召开,以便及时地通过物资交流进一步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组织第三类物资更好地流通。
目前县以下的单位召开物资交流会,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不同形式:①以人民公社生产大队为单位,在生产大队党政统一领导下,商业部门组织购销力量,发动各生产小队与社员参加,举行定期的小型交流会。这种形式的好处是:购销到队,政策深入,买卖方便,不误农时。②以人民公社为单位,以原有的农村初级市场为基础,由公社党委或社长主持,商业部门进行物资交流的具体工作,一方面开购销代表会议,由大队派代表协商购销计划并结合安排副业生产,签订短期合同或协议;另一方面,组织市场现货物资交流,采取随投售,随成交,货到款清的办法,使“合同落实到队,实物收购到人”。③以集镇、圩、场为基础,吸收附近的人民公社、生产队、社员参加交流。在当地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商业、手工业、财粮等部门共同主持。这种形式的特点是,交流的规模大,购销活动比较集中。商业部门在收购各人民公社、管理区、生产队和社员出售的农副产品的同时,供应农具等生产资料和生活日用品。商业部门还可以根据国家和市场的需要、当地的生产条件,同人民公社、管理区、生产队签订合同,通过合同统筹安排各人民公社的副业生产。这样既能推动各人民公社、管理区、生产队和社员们广泛发展多种经济,又能更好地促进商品流通。
逐级召开物资交流会的好处是很多的。除了我们上面所说的可以把第三类商品生产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补充国家计划之不足外,它还可以把人民公社、工业、手工业部门所生产的第三类商品,同国家和人民需要衔接起来,使人民公社和生产队,可以根据国家的市场需要来规划生产,统一安排劳动力,有计划地发展多种经济,以进行常年生产、季节性生产和临时生产。
此外,逐级召开物资交流会,还有利于工商协作和技术协作,以简化商品流通过程,降低商品成本,增加社会财富。目前,我国很多地区有丰富的原料资源,但缺乏生产技术;有些地区有技术,而原料不足;有些地区有先进的技术,而另一些地区则技术落后,占用很多劳力。因此,需要广泛地组织工商协作和技术协作。物资交流会,是工商协作和技术协作的好方法。实践证明,交流会上不仅能够加强工商协作,而且能够交流技术,建立技术协作关系。例如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物资交流会上,就签订了技术协作协议八十余份;在天津召开的全国第二次物资交流会上,又签订了技术协作协议六十五份。这种技术协作关系的建立,就把原来被废弃的东西变为有用的东西,少的东西通过技术协作而增多了。如草袋子是各地大量需要的包装容器,但由于不会编织,又缺少劳动力,无法解决。在全国第一次物资交流会上,各地需要草袋子七千多万条,而能提供的货源却只有四十五万条,根本不能满足需要。在物资交流会上,经过介绍用机器织草袋子的技术,组织了有技术的地方,派人带工具到有原料的地方,包教包会,使各省自力更生解决了草袋子的货源问题。这样,不仅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增加了货源,而且大大地节省了运输力,把许多废弃物品变成为有用的工业原料,增加了社会财富。
注意思想工作,坚持群众路线,加强市场管理,是开好物资交流会的保证要开好物资交流会,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注意思想政治工作,坚决贯彻全国一盘棋的方针。
有些干部在参加交流会时有本位主义思想,要货多,供货少。这里除了有些地区确有实际困难以外,主要还是个思想问题,这些同志不相信本地的生产能够大大发展,因而不愿意拿出东西。也有人是对本地区的需要没有进行调查研究,因而在交流会上盲目地提出庞大的要货计划。对于这些不正确的思想,都要注意及时纠正。在物资交流中,必须贯彻实事求是,积极交流,快买快卖,互相支援的精神。同时要从生产和消费的客观需要出发,从物资流转规律出发,加强计划性,克服盲目性。有的同志对本来是自己不需要的物资,也不肯拿出来,想借已有物资作为交换另一种物资的手段,显然,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参加交流会的每个地区和单位的代表,都应该把自己有的,和能够生产而需要出售的商品拿出来,或签订合同;而自己需要的另种物资,可以向产地提出要货,同时应该服从交流会的统筹分配。凡本地区能够组织生产的,或者某种物资供应较紧张,本地区又有条件生产的,就不应该再在会上向外地区要货,而应当回去组织生产。
我国幅员辽阔,目前在生产上有工业区、有产粮区、有产棉区、有经济作物区。一般地说,大中城市多为工业区,广大农村是农副产品和经济作物区。为了把工农业生产联结起来,合理地组织商品流通,就需调剂有无,就必须把城市工业生产的工业品运到农村,支援农业生产和供应农村生活需要;又要把农村生产的农副产品送到城市,支援工业生产和供应城市人民生活需要。而在组织供应中,必须坚决贯彻全国一盘棋思想,正确地处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反对只顾本县需要,不顾专区需要,只顾本省需要,不顾全国需要,只算小账不算大账的本位主义的作法。提倡识大体、顾全局和共产主义大协作的风格。
第二,要从促进生产着手,以安排生产为中心。
要把签订的供销合同或协议,层层落实到基层生产单位,使交流会成为组织生产,促进生产,合理分配,互通有无,具体安排,落实生产计划的会议。只有如此,才能达到促进生产的发展,和有计划地满足人民多种多样需要的目的。同时,要积极地组织挖掘生产潜力,既要组织生产部门生产价值大的产品,又要组织生产部门生产价值小、产量少的产品。对于商业部门来说,应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主动精神,解决生产原料和材料的供应。对生产部门来说,要有市场观点,在安排生产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市场的需要,并且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尽力做到产销计划互相衔接,对当前市场急需的商品,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增加生产。
第三,坚持群众路线。第三类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特点是:品种多,数量大,生产分散,供销关系错综复杂。因此,只有充分地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人人出主意想办法,多方面挖掘物资潜力,才能使物资交流会,既开得轰轰烈烈,又做得踏踏实实,才能在短短的期间内完成成千上万种商品的交流任务。
第四,要加强市场管理和价格管理。
社会主义的经济,是计划经济,它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无政府状态是根本不同的。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物价政策要体现国家计划的要求,要起促进生产,便利流通,增加积累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对于市场物价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在进行各种商品交换中,凡中央和省已经规定了价格的,应当一律按照中央和省已规定的价格来进行,不能随便涨价或降价。对于中央和省不掌握或尚未规定价格的商品,如零星小土产等,一般应当遵守等价交换的原则,并参照国家规定的同类商品的价格,来合理地规定价格,或者规定一个最低最高的幅度,以便作为买卖双方议价的根据。所谓合理地规定价格,就是说,商品价格的计算,必须以生产该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为基础,而不应当以个别生产者的成本为依据。只有以社会必要劳动量为基础来规定价格,才能达到从价格上鼓励先进,带动落后,发展生产的目的。
第五,要加强合同执行情况的检查,保证合同全面实现。
物资交流会是通过合同的形式组织成交的。但是签订合同,还只是物资交流工作的开始。要使合同能如期实现,必须在交流会后加强督促检查。签订合同的双方,应当建立必要的检查制度,定期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发现合同执行不好,或不够的地方,应当及时研究,找出原因,立即采取措施,设法补救,维护合同的严肃性。若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可变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