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满腔热情为职工服务 上海职工家属和里弄妇女多方支援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25
第4版()
专栏:

满腔热情为职工服务
上海职工家属和里弄妇女多方支援生产
新华社上海24日电 上海市的职工家属和里弄妇女,为当前的大好形势所鼓舞,她们提出:“生产任务要提前完成,服务工作要紧跟上去”,“职工需要啥我们做啥”等口号,千方百计为职工服务,支援生产继续跃进。
许多原有的里弄家务服务组迅速地发展和扩大了,新的服务组纷纷办了起来。这些服务组业务项目繁多,服务方式灵活,给职工以很大方便。卢湾区万宜坊综合服务站的服务范围,包括洗烫缝补衣服、擦地板、倒马桶、买菜、冲开水、收拾房间、照顾病人和产妇、接送小孩上学(或托儿所)、做鞋子、编结绒线等五十多个项目。这个服务站并设专人负责同职工联系,随时登门服务。榆林区兴隆街服务组在里弄里设了八个联络箱,每天开两次,职工们要办什么事只要写一个纸条投在箱子内,服务组人员就会登门办理。这个服务组还帮助附近的工厂和企业单位洗补工作服。新通机器厂过去每年要添置四百多套新工作服,今年由于这个服务组帮助把破旧的工作服都补好,结果只添置十几套。服务组人员每次到工厂收送衣服时,总是随身携带针线,看到工人们衣服破了或钮扣掉了,就替他们缝好。服务组还经常挨门挨户访问职工,问他们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居民委员会也召开职工座谈会,征求他们对服务组的意见。
虹口区、卢湾区的居民,除了努力办好服务站,改进服务业务以外,还开展邻里互助。虹口区五十多岁的老太太王素珍,每天主动替一家“双职工”(夫妻都参加工作)打扫房间。有一天,这家男的生病了,女的当夜班,王素珍主动为病人送水送饭,半夜里还几次起床去看望病人,为他把被子盖好。女的回来后,感动地说:“王大姐,说真心话,你照顾他比我还周到。”王素珍还为另外四家邻居带孩子、做家务活,有人问她为什么这样热心,她说:“以前是凭交情,现在我懂得这是为了支援生产跃进,为了实现总路线,所以更要好好干了。”
里弄托儿所和里弄食堂也都采取措施,进一步为生产跃进服务。新成区四明村民办托儿所,职工什么时候送孩子来,他们就什么时候收,并扩大了星期班,增加临时性收托。这个托儿所的保育员还为孩子们做棉衣、棉鞋,编结毛衣,让孩子的妈妈集中精力搞生产。普陀区九如里托儿所的保育员特别注意加强卫生、防病、保暖工作,使孩子们健康活泼,父母安心生产。为小厂小店职工服务的里弄食堂,过去有一些是早上不烧饭的,现在早上、星期天都烧饭了。食堂职工还在深夜里把热菜热饭送到夜班职工手里,并千方百计提高饭菜质量,增加花色品种,保证职工吃好。为了让职工休息好,有些里弄在夜班工人宿舍门口插上小旗,上面写着“安静,夜班宿舍”字样,并派人护守。
职工家属和里弄居民这样热心、周到的服务,使职工们受到很大鼓舞,他们生产积极性更高了。由于摆脱了家务牵累,现在他们还能腾出较多的时间参加技术革新、文化学习和文娱体育活动。上海矿山机器厂女工王鑫媛,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老婆婆,过去每天下班后,总是忙着烧饭、洗衣服,侍候老的,照顾小的。因为劳累过度,睡眠不足,生产时精神不好,经常完不成任务,厂里开会、学习也多半缺席。现在由于里弄居民和职工家属帮助她安排一些家务,她对生产和学习都有劲了。据闸北区宝山里弄托儿所最近调查,由于摆脱了孩子和家务的牵累,九十个孩子的母亲中,有三十一个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或得到了物质奖励,并且全部参加了文化学习。(附图片)
上海的一个综合性居民服务站的家庭服务员上门为顾客打扫房间
新华社记者 张 萍 杨溥涛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