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春到人间花自开——说说汾阳万年青公社成立以前的情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26
第3版()
专栏:人民公社调查

春到人间花自开
——说说汾阳万年青公社成立以前的情况
马烽
山西汾阳万年青人民公社,是在1958年8月26日敲锣打鼓正式宣布成立的。但是在这以前的好几个月,这里虽然不叫人民公社,实际上所作所为却是人民公社“这一套”。
要想弄清这个底细,得先从贾庄乡的蓬勃农业社大搞水利建设说起。
蓬勃农业社是七个自然村合成的高级社。村子有大有小,有穷有富。1957年风雨不调,旱地庄稼减了产。富村有些社员人前背后嘀嘀咕咕,认为“跟上穷村吃了亏。”这些风言风语吹到了穷村社员们的耳朵里,谁听了心里能舒畅?事情一直闹到要分社。
贾庄乡党委书记梁士信却坚决反对分社。他认为分社就是向后退,最根本问题是要大修水利,把全部旱地变成水地;要实现这一计划,必须继续办社。其实当时并没有人公开提出要分社,只是在暗地里嚷嚷,倒是梁士信干脆给挑明了,让大家讨论;经过一场大辩论,大家思想上都提高了一步。建设社会主义能够后退吗?决不能,坚决前进!
事在人为
这正是1957年冬天,各地都在开展农业大跃进运动。这里也掀起了旱地改水田的热潮。前二年人们在那些老旱地里一连打了十一眼井,一打一个黑窟窿,地下没水,有甚办法?办法倒有一个:用西面的井水浇东面的旱地。西面的地下水源很丰富,现成井就有二百多眼,光这些井里的水,差不多也能把全社一万多亩土地都浇遍。那么,为什么不早点这么干呢?干过,失败了——旱地离井太远,最远处有六公里。不等水流到地头,在渠道里差不多就渗漏光了。怎么办呢?
众人是圣人。那些天,全社人都为这事动脑筋,讨论过来,研究过去,最后终于找到个窍门:修筑“三合土”渠道。
筑三合土渠道,最要紧的是要有石灰。初步一计算,四条渠道的总长度有二十公里,需要二百多万斤石灰。到哪里去买这么多石灰?北廓和北关园有烧过石灰的人,禹门河滩里有的是青石,为什么要买呢?自己烧。很快一座石灰窑就投入生产了。
筑渠道闸口要用砖,砌井台要砖,盖锅驼机房要砖;小渠道要用大桶瓦铺。这么多砖瓦到哪里去购买?没地方。古贤村有脱坯工,曹家庄有烧窑工,一座砖瓦厂又投入生产了。
筑这么长的渠道,不好好测量行吗?怎么办?就地取材——找土专家。村里有些种了一辈子菜园子的老汉,虽然没摆弄过什么水平仪,不过只要他蹲在地头上看一看,就能看出哪高、哪低,水能不能流过去。还有些泥水匠、木匠,整天离不开垂直线、水平线。这些人搞测量不是很合适吗?于是一个测量组开始测量了。
1957年冬天备料,做准备;1958年开春地刚解冻,四百五十人的一支队伍,就动手筑渠了。梁士信和社干部们也都亲自下手,和社员们一块劳动。第一条“三合土”渠道很快就筑成了。水由这条渠里奔流下来,全社的人都轰动了。有些老年人,感动地说:“渠里流的不是水,是粮食!要不是大跃进,做梦也办不到啊!”连过去坚决主张分社的人也说:“到底是社大力量大,这么大的工程,要靠一村一社,一定办不到啊!”
三合土渠道,把七个村紧紧地连在一起了。
一连串的问题
修渠工程在继续进行,全部旱地变水地已不成问题。可是这么一来,牵扯出来的问题更多了。
是些什么样的问题呢?第一条三合土渠道修成的时候,正好是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决议公布了,人们生产情绪更高了,胃口也更大了——修改跃进指标:在1956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亩产平均达到五百七十六斤。社员们说:“干脆碰成整数吧!努力争取达到六百斤。”
亩产六百斤,凭甚?光有水没有充足的肥料行吗?肥料,这真是个大问题。从1957年冬天就大闹积肥运动:掏茅、垫圈、挖炕灰、扫脏土……,忙了一冬天,到这时积下的厩肥、杂肥每亩只平均到二十七担。比起往年来要多得多了,可是产量指标提高了一倍多,不大批增加肥料行吗?别的农业社也为这事发愁。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清徐县熬硝工人们研究出了制造土化肥的办法,县工业局派人去学习,连夜作了试验,第二天就召开现场会议,传授经验,号召各社自制土化肥。会后好多农业社积极筹建土化肥厂,蓬勃社也一样,立时就动手干起来。制化肥用的工具,这村没有那村有,很快也就凑齐了。到底是社大潜力大,人多好办事。别的社土化肥厂还没有筹建完毕,这里已经制出成品来了。接着,他们又组织了一个培植细菌肥的小组,建立了一个养猪场,同时还发动社员大搞熏肥。这么一来,肥料一天比一天增多了。
跃进指标是亩产六百斤,有了水和肥,不精耕细作也不行啊!要精耕细作就得多花劳动力。往年,全部力量放在农活上都够忙的了,而现在又要种地、又要筑渠、又开办了好几个工厂,劳动力紧张极了。社干部划算来划算去,觉得只有一个办法:想方设法提高妇女的劳动出勤率。蓬勃社管理委员会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大办幼儿园、托儿组。全社先后共办起四个幼儿园和几十个托儿组,总共吸收了六百多个婴儿和幼儿。这么一来,妇女们被孩子拖累的问题解决了。成立缝纫厂,用机器做衣服。这么一来,就用不着妇女们一针一线熬时间,费工夫了。
开办小型面粉厂,把一部分原料加工成米、面。这么一来,碾米磨面的事也不用妇女们操劳了。接着又建立了一个公共食堂,受到了单身汉、社办工厂的工人和妇女们的热烈欢迎。
这几项措施一实现,妇女参加田间劳动的人数一天比一天增多。除了老弱残废,全社90%以上的妇女都下地了。
人手是增加了,工作还是忙不过来。只好向改革工具要劳动力!蓬勃社把七个村的铁匠、木匠、“百事通”、“巧姑娘”一类的人物集中在一起,成立起一个农具制造修配厂。
新的一页
1958年7月初,渠道基本上完工了,四条渠道里流着四股清水。只用了半年多时间,全部旱地变水地的计划实现了。谁能不兴奋呢?由于水足粪饱,庄稼长的特别茂盛,人们情绪都很高,社干部们高兴地说:“这一下穷村富村的矛盾算是解决啦!”
穷村和富村的矛盾是可以逐步得到解决,可是穷户和富户的差别还相当大哩!
梁士信早就想这个问题了,他的小本子上记着很多这一类的材料。蓬勃社在全县来说算是个富裕社,但是每年算下账来总有25%到30%的欠款户。这些人家是劳动不好吗?不,就说社员王振树吧!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汉,每年至少要作三百多个劳动日,然而每年都欠债。什么原因呢?人口太多。别的欠款户,不是人口多劳动力少,就是生灾害病,婚丧嫁娶闹下亏空,一步差下就步步赶不上了。而另外一些人家却不是这样。特别是人口少劳动力多的一些户,都有大批的存款。社员徐惠伟,全家五口人,就有四个全劳动力,1957年光他一家就分了一千四百多元。欠款户常这么说:“债多不愁,虱多不痒。反正多做几个劳动日也还是欠款户。”
这些问题,经常在梁士信脑子里晃来晃去:“怎样才能使所有的人过上好日子?怎样才能使欠款户赶上富裕户呢?”有一天,人们谈论起了前途远景。从本村的水利化、电气化,一直说到共产主义的幸福生活。这时候,社员徐传柱闷声闷气地插了一句:“不要说那么远,啥时候吃粮食不要钱了,我就心满意足啦!”这句话给了梁士信很大启发,心里暗暗思忖:“对!只要能先把所有的人的口粮问题解决了,一切问题就好办了。”他立刻就去找社干部商量。那些天,社干部们一有时间碰在一起,就谈论这事:粮食不要钱,按人定量发,然后再按劳动日分红。这么办,劳动力少、人口多的户生活有了保证;劳动力多、人口少的人也照顾到了。这办法,前一部分人自然会满意,后一部分人会不会同意呢?当时他们挑了部分富裕户算了算账,摸了摸底,结果是这些人家并吃不了多大的亏。因为这是个大问题,当时没有做出决定。隔了几天,梁士信到县里开会,就把他们的想法和县委书记柳成同志说了。柳书记很赞成,要他们先在群众中酝酿酝酿,听听人们的反映。其实,这事早在群众中传开了,人们在劳动当中,休息时候,都在谈论这件事。一些人口多、劳动力少的人家,不管碰到梁士信还是碰到其他社干部,劈头就问:“什么时候实行粮食供给制呀?”有些富裕户也表示赞成这一办法。富裕户赵玉瑞说:“农业生产大跃进,囤子里粮食满的流出来了。还在乎这点吗?”
正在这时,县委农村工作部派了一个工作组来帮助他们进行工作,党支部把这件事正式作了一次讨论,大家一致同意。看看时机已经成熟,后来就召开了社员大会。事情进行的很顺利,大家都赞成,同时又提出了许多新的建议。有人提议:最好能让所有的孩子免费上学;有人提议:最好能把五保户集中起来养老。这天晚上的会开得很热烈,从天黑直开到半夜,人们越说,劲头越高,越感到前途美好。
自从这天开罢会,蓬勃社到处都是蓬蓬勃勃,喜气洋洋。生活有了希望,劳动添了劲头。可惜这时候夏收分配已经过去,那么粮食供给制只好等秋收实行。别的事情呢?大家决定,能办的马上就办。社员子弟免费入学的办法实行以后,很快就有三十七个失学儿童入了学。他们又给五保户找了一所院子,把这些老人们安顿在一起,起了个名字叫“养老院”。
农业社既办工业,又管商业,而分配制度也有了重大的改变,大家觉得叫农业社有点文不对题,于是就改叫“共产主义农业社”。
瓜熟自落
“共产主义农业社”一下子传开了。周围农业社好些人来找梁士信问这问那。梁士信把前后经过说了一番,大家听得很兴奋。海燕社主任贾焕星说:“要办共产主义农业社,办大的总比办小的好,人才能集中,力量也能集中,干脆咱们合到一起吧。”董寺支书魏嘉华、陈家庄支书宋金海也都表示:不如咱们全乡办成一个社。好多人都赞成,觉得把乡和社统一起来,领导生产更方便一些。人们兴高采烈地谈论了这么半天,虽然没有正式作决定,不过从这以后,大家都当回事情考虑起来了。
没有多久的时间,报纸上登出了河南遂平县办起了人民公社的消息,这和他们办的“共产主义农业社”一样呵!这真是瓜熟蒂落!
× × × × ×
要说的话都说完了。不过还有几件事情应当交代一下:
第一件:蓬勃社的跃进指标是亩产六百斤,结果究竟打了多少呢?五百八十五斤。指标虽然没有实现,可是比1956年的产量还是增加了一倍。
第二件:也许有人会问,办公社好处在哪里呢?让数目字回答吧:1959年,万年青公社粮食比1958年增产了26.2%;社员平均收入比1958年增加了50%,每人平均九十元,所谓每人平均就是连刚生下的小孩都有一份;公社的工业总产值十八万多元(不包括管理区的),和1958年没法比,因为1958年是零;公社一年来的公共积累总共是一百二十二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