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果香·甘露·灯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02
第8版()
专栏:

果香·甘露·灯光
苏亮
几千年来,黄河改道了二十多次。遗留下的不仅是那些令人心酸的、痛苦的回忆。每次改道以后,出现在人们眼前的却又是一片荒芜的沙区,冬春季节,风起沙飞,黄沙漫天,埋没着多少村庄和农田,这是水灾后的第二次洗礼。多少年了,一直是这样。
党领导下的人民是有决心战胜灾害,改造自然的。
豫、皖、苏、鲁四省的人民不是正在把一千五百万亩黄河故道沙区,建成一个苹果、葡萄、梨的果品生产基地吗?让西起郑州,东至海滨,几千里的沙区变成一个最长、最美的果园带……。
这是遥远的未来吗?不!一千多个公社,四千多万人已经行动起来了,他们的口号是:“立志大战两年半,万亩沙荒变果园”。我们像是已经看到了那繁花似锦,绿树成荫,果实累累的景象。像是已经嗅到了那清香、甜美的果香。
滚滚的黄河水日夜奔流,可是千万顷荒地不能种植,大片土地那样贫瘠,干旱。
“能把黄河水引到河西贺兰山麓,让土地都能得到水,那该多好啊!”这是宁夏各族劳动人民很久以来的一个美好愿望。两千多年来,有四次开挖渠道,但都因“石坚不可凿,沙深不可浚”而始终没有修成。
今天,这个千年的愿望已经开始在人们的手中变为现实。
公社的红旗插到了黄河西岸。要从青铜峡向东到贺兰县境,修建一条长达一千八百多里长的黄河西岸总干渠。是石头不坚硬了吗?是沙土不深了吗?不!是公社的力量大无边,是人们的决心冲破天。
大片的荒地上就要奔驰着拖拉机,二百万亩干旱已久的土地将每日饱吸着向往已久的甘露。绿油油的土地就要出现在我们眼前。
那不是在堆满金黄色谷物的粮仓前,欢乐歌舞的人群吗?回族的老大爷,汉族的小伙子……连渠水也和他们一起唱起了丰收之歌。
战斗在三门峡工程的建设者们,最近又多了一桩心事。
在大坝和电站上劳动的工人兄弟,抬起头来就会看到从远方、从公社的田野上伸向三门峡的一排排整齐的电线杆。“明年年底才能发电,为什么现在就已经埋设起电线杆?”
“是呵,可是公社的人们多么迫切地需要电呵!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已经提到日程上来了,哪能离得开电呵!公社的机械,工厂……迫切地需要它,夜校、俱乐部需要它,连老奶奶还要看看电灯呢……人们为什么不着急?”
这一排排电线杆真像是千万只手,伸到了三门峡建设者的眼前,他们看了怎能不激动呵!为了把发电的日期再提前,为了早一天把电力送上公社的大门,千万颗心又投入了新的跃进高潮……。再耐心地等一会吧!机器就要转动起来,灯就会亮起来,美好的心愿就要在你们的身边实现。……
右倾机会主义者们却一向把今天的一切看成灰色的,黑色的……什么都不顺眼。但事实最雄辩。我们嗅到的是果园的芳香,听到的是渠水的歌声,看到的是公社电气化的美丽图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