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抗旱抗到天低头 保苗保到粮进仓 江苏战胜三十年来最大一次干旱 二千多万亩增产,五百万亩保产,五百万亩减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06
第1版()
专栏:

抗旱抗到天低头 保苗保到粮进仓
江苏战胜三十年来最大一次干旱
二千多万亩增产,五百万亩保产,五百万亩减产
本报南京5日电 江苏省四千万人民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依靠人民公社的雄伟力量,战胜了三十年来最大的一次干旱。全省三千多万亩早、中、晚稻,除了少数地区因干旱特别严重,部分中稻稍有减产外,普遍获得了丰收。
今年秋季,江苏遇到了三十年来最大的一次干旱。干旱时间一般在六十多天,镇(江)扬(州)宁(南京)山区干旱时间长达一百八十多天。全省受旱面积达二千多万亩,占秋收作物总面积二分之一左右。7、8两月,正是水稻增产的关键时期,全省一千九百多万亩中稻正在抽穗灌浆,七百六十万亩双季、单季晚稻正在返青阶段和分蘖盛期,都需要充足的水分。但是,在这期间,全省平均降雨量只有三十毫米左右,据省水利部门的历史资料记载,比历史上特大干旱的1929年(苏北)、1934年(苏南)的同期降雨量还少70%左右。整个秋季,江苏一直处在热带高压控制下,出现了三十年没有的奇热。全省每日平均蒸发量在20毫米左右。江苏的两条大水源——长江与淮河由于上游来水量日渐减少,也出现了与历史上最旱年(长江是1928年,淮河是1936年)相同的枯水位。由于久旱少雨和蒸发量大,内地塘沟水库存水量日见减少,8月中旬全省山区的五十多万个塘沟水库有一半干涸见底。这样的干旱情况对水稻尤其是中、晚稻的生长威胁很大。
严重的干旱动摇不了江苏人民争取秋熟丰收的决心,四千万人民以“人定胜天”的顽强意志,提出了“抗旱抗到天低头、保苗保到粮进仓”、“旱到天边、抗到天边”的口号,向旱魔大宣战。江苏省委和各级党委负责干部始终站在抗旱运动的最前列,领导群众与严重干旱作持久斗争。各级党委根据省委7月底提出的干旱严重的地区,力争不减产或多收一些;干旱轻的地区,力争超产一、二成;基本不受旱的地区,力争超产二、三成或三、四成的要求,订出了分类抗旱保丰收的具体指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超产竞赛运动,把抗旱斗争推向更高潮。
在与持久的严重干旱作斗争中,人民公社显示了雄伟力量。各人民公社根据受旱程度,统一调整了抗旱力量,年轻力壮的参加开渠、打坝、车水,会开机器的管戽水机,有经验的老农负责灌溉用水,年纪大的社员在家里烧饭、带孩子,铁匠、木匠组织成修配小组,深入田头抢修提水工具。为了解决越来越严重的灌溉用水困难,人民公社采取了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长江两岸地区加强沿江涵闸的控制,引蓄潮水,太湖、里下河地区和机电灌溉区,实行了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在水源十分缺乏的丘陵山区,人民公社组织劳力翻山越岭挖渠道,架起一道道水车,把几里、十几里路以外的江湖河水引来抢救受旱禾苗。在抗旱斗争中,城市的机关、工厂、学校、医院、商店和人民解放军驻军部队,以越来越多的力量支援农村的抗旱斗争。
江苏抗旱斗争,经过全省人民一百多天的顽强奋战,终于取得了巨大的胜利。现在,全省三千多万亩水稻已全部收获结束,据初步统计,有二千多万亩获得了丰收,一般比去年增产一成以上,有些地区增产二成、三成以至四成以上。有五百万亩保收。减产的只有五百万亩(主要是中稻),其中减产一成到二成的有二百五十万亩,减产三成到五成的有一百八十万亩,七十万亩无收。减产成数较多的主要是受旱一百八十多天的镇、扬、宁山区的一部分公社。
为了弥补干旱所受的损失,各地今年抗旱抢种了大批荞麦、胡萝卜和蔬菜等晚秋作物,同时根据省委提出的“富日子当穷日子过”的指示精神,大抓副业生产,大抓计划用粮、节约用粮工作,更好地安排今冬明春的人民生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