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扶植新事物 推广新事物 从衡阳地委组织新式农具表演大会谈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06
第5版()
专栏:

扶植新事物 推广新事物
从衡阳地委组织新式农具表演大会谈起
尚真
11月初,在道县车头公社参加了衡阳地委举办的全区割禾器、打谷机能手比武大会。这次比武创造的新纪录是:
割禾器割合理密植的二分田是八分四十七秒;
打谷机打合理密植的四分田是十三分四十二秒。
这种培植新生力量,组织能手进行巡回表演、评比竞赛、传授技术的作法,是衡阳地委领导农具改革运动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地委第一书记胡云初同志就曾亲自主持过四次全区性的训练、表演、竞赛、评比的新农具评比竞赛大会。同时组织了三个表演队,进行巡回表演比武,传授技术。以后各县也仿效了这种作法,组织了使用各种新式农具的专业队一万五千个,形成了一支巨大的使用新式农具的先进队伍。
一件新工具的发明和推广,在群众中总是会出现这样三种不同态度的人:一种人,他们是新生力量的代表。他们迫切要求改进农具,对新农具抱着热烈欢迎的态度。他们满腔热情地带头钻研技术,改进和提高新农具,在群众中积极传播使用效果,促使更多的人来学它,用它。这些人,是农具改革运动中的火车头,也就是“种子手”。另一种人,他们虽然有改革农具的要求,但是思想上有些保守,对新农具抱着怀疑、观望的态度。当新农具在发明初期,由于不够完善或掌握不够熟练而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容易动摇、退缩。当有些人利用新农具的某些弱点进行攻击时,他们也容易随声附和。但当他们亲身体验了新式农具的好处以后,也会积极投入到农具改革运动中来。第三种人,保守思想比较严重。他们对新农具的推广抱着抵触与反对的情绪,总觉得老样子、老规矩不能改变。他们不懂得,现在使用的禾镰等等,也是从远古时代开始,经过不知多少次发明、改进才定型为现在这个样子的。也不懂得现在使用的一切工具,都是群众发明创造的,都是从无到有,都经过了由不完备到逐步完备的过程;而且随着生产的发展,原来完备的东西也会显得落后,又需要再发明,再改进。正由于他们不懂得这些,因而他们对新农具抱着歧视的态度,往往出来挑剔毛病,散布失败空气,阻挠推广。只有经过比赛,亲身体会到新农具的好处后,才会认输。
这三种不同的态度,反映了先进和落后之间的斗争,也间接反映了农村中人们不同的阶级地位和不同的觉悟程度:持第一种态度的人,一般说来,党员、团员、积极分子、青年人、贫农、新老下中农较多。因为他们希望高速度发展生产,迫切要求改进农具,提高劳动生产率。持第三种态度的人,一般说来富裕中农所占的比重较大。因为他们虽有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要求,但不如三部分人迫切。他们中间不少的人是掌握旧农具的能手,满足现状,不求改进。在这里,使我们联想到在火车发明的初期,有人赶着马车和火车比赛的故事。这只能被后人作为笑谈。在农具改革中持第三种态度的人,不正是和当时的这个坐井观天、鼠目寸光的马车夫一样吗?
这三种不同态度的人,和其他新生事物的生长一样,是在逐渐转化着的。在开初,第二种人总是占着多数。这是因为:广大农民千百年来所沿用的旧式农具,经过农民们祖祖辈辈日日夜夜地用它,已经积累了经验,也养成了习惯。清除习惯势力,树立新的东西,这中间有一段思想认识和掌握技术的过程。但是,农具改革,意味着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促进生产建设高速度的发展。这是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所在。新农具的发明,本身就代表了群众这种强烈的愿望。因此,虽然新农具的优越性开初不会为大多数人所了解,但是,在群众中总会涌现出一批先进分子,欢迎它。并且极力扶植它成长。他们代表着真理,他们的行动符合于总路线、大跃进的精神。因此,在他们身上蕴藏着充沛的生命力。最终总是要战胜陈旧的势力,不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这是农具改革运动发展中始终应该依靠的力量。对持第三种态度的人,经过教育批判、比赛以后,一般的说,态度是会转变过来的。
农具改革运动中这种新生力量的作用和运动发展的规律,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深刻认识了的。对于这个问题,在广大干部中也可以归纳成三种不同的态度:一种人,他们处处关心群众的利益,了解群众的心理和要求,因而善于发现群众中的积极因素,用热情的态度积极地培养扶植运动中的积极分子,使他们成长壮大。这类干部充当着撒播种子,培养种子的“园丁”,是农具改革运动中的促进派。还有一种人,在某些方面,他们理解不到群众的要求,看不到群众中的积极因素和新鲜事物充沛的生命力,因此,对于新农具的推广不够关心,缺乏深入钻研,不去积极支持。遇到一些暂时的个别的缺点和困难,或者听到一些反对意见,就动摇、退缩。此外,还有少数的人,他们安于现状。不管他们口头上说的多么动听,其实质是极力维护陈旧的东西,反对和排斥新鲜事物。对于新农具的推广,他们抱着资产阶级老爷式的态度,指手划脚,挑剔缺点。虽然有不少的他们还没有见过、用过,但他们“听见风,就是雨”,仍然任意攻击和阻挠。这些人是农具改革中的促退派。因此,第一种人的态度需要大大提倡,这样,就可以教育第二种人,使第三种人最后改变态度。
衡阳的工作方法告诉我们,在农具改革运动中,必须极端重视培养新生力量的成长。一件新农具的推广,从萌芽、生长到为广大群众所掌握,中间充满着复杂艰巨的斗争。往往在初期,反对的人的气焰会很嚣张,他们的论调也会容易使比较多的人受到迷惑。从表面的现象上看,新农具的本身在开始时可能不够完善,群众中支持的人也可能不多,这就需要我们有冷静的头脑,分辨出群众中最积极的因素,抓住它、扶植它,使它勇于和保守思想作斗争,并且在斗争中壮大自己。农具改革运动也像过去土地改革运动一样必须“扎根”,要在群众中发现最积极的“种子”,用各种方法去培养他们,使他们生下根来,然后,再通过他们,由点到面,扩大队伍。衡阳地区训练出大批推广新农具的“种子手”,这正是一种“扎根”的办法。
衡阳地区领导农具改革运动的经验告诉我们,做任何革命工作和建设工作,都必须善于发现工作中的积极因素,并且依靠着他们,去推动整个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