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杜凤瑞探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08
第8版()
专栏:

杜凤瑞探家
吴善翱
1957年春天,杜凤瑞趁休假的机会,探望了离别十年的故乡——河南方城县赵洼村。
在这里,杜凤瑞曾经度过了他苦难的童年。1933年,杜凤瑞出生在这里。生下来八个月,就由老父亲用箩筐挑着出外逃荒去了。一家人五离四散。杜凤瑞三岁的姐姐被卖给人家做童养媳了,杜凤瑞和他的哥哥也几次被卖给别人。十岁的时候,杜凤瑞到地主王隆兴家去放牛,受够了地主的鞭打和辱骂。一直到1948年家乡解放了,他才放下了牛鞭,参加了人民解放军,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现在,在离家十年以后,他多么想看看家乡的变化,看看年老的爹娘啊!
他一进村,就好像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竟找不到自己的家门了,只见村里家家房舍整齐,哪里还有他要饭、扛活时住过的那所茅草棚!他在村里转了一圈,才找到自己的家——一排向南的四间土平房。
十年来,赵洼村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过去这里的几十户人家,有十九户逃过荒,要过饭;而今家家不愁吃,不愁穿。杜凤瑞看到这些,高兴得像个孩子般地跳跳蹦蹦。
回家后的第一顿饭,娘端出一盘白面馍和一碗炒鸡蛋。杜凤瑞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他想:“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家里居然还吃得上这样的饭菜!”他顺手拿了块馍掰开看了看,却又一声不响,眼圈噙着泪花。娘问他为啥这样。他说:“娘呀,我想起了过去咱们家受的苦难,心里才不好受的。”
杜凤瑞在十天的假期中,除了探望亲戚、朋友外,还热情地参加了社里的劳动。起初,干部和乡亲们都不让他下地,他哪里肯依,说:“党交给我们军队有两个任务,一个是保卫社会主义,一个是建设社会主义。我回家来能同大家一起劳动,心里可痛快啦。”
村里的青年人一有空就爱去跟他聊天。大家谈谈笑笑,问杜凤瑞:“听说你现在是在空军,会开飞机,这可不简单啊?”
“是啊,”杜凤瑞回答说:“要在旧社会,像咱们这样穷哥儿能干这号事?只有共产党领导咱人民坐江山,穷人才能开飞机呢!”
“开飞机得有很高文化罢?”
杜凤瑞说:“建设社会主义干哪一行都得有文化。拿种庄稼来说,要让庄稼长得好,学问可不少。我跟大家一样,是个大老粗,在革命部队的培养下,学习了一点文化。咱们青年人听党的话,前途是很大的。”
有一次,杜凤瑞和大家谈得正高兴,村里的那个被管制的地主王隆兴来了,一进门就谄媚地向杜凤瑞打招呼:“唷嗬,表叔回来了!”
杜凤瑞冷冷地看了一眼,半天才说:“表叔?哪来的表叔?从前我给你扛长工时不是你表叔;现在怎么变成是你的表叔啦?对不住,我没有那分福气!……”
大家听了都哈哈乐开了。王隆兴碰了一鼻子灰,就嘿嘿假笑着,贼溜溜地回去了。
杜凤瑞对大家说:“哥儿们要警惕,地主怀里揣把刀,他看到咱们穷人日子越过越好,心里不会舒服的,说不上啥时候就报复你一下。咱们对那些坏蛋,只许他们老老实实,不许他们乱说乱动。”
一天,村里召开群众大会,布置生产任务,社里的干部请杜凤瑞在会上讲话。杜凤瑞先给大家介绍了部队同志各方面的生活,接着又谈到合作化的好处,他说:“……人多力量大嘛。合作社比互助组强,大社又比小社强,跟着共产党、毛主席走上阳关道,准不会错的!我们部队同志个个决心保卫家乡、保卫祖国,要同老乡们比比干劲呢!”
杜凤瑞在这次探家中,遇到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他哥哥杜凤甲,在执行党的政策上犯了些错误,群众有不好的反映。杜凤瑞听到后,心里很难受,觉得在哥哥的身上已经开始滋长了危险的忘本思想。
这一天,从小就卖给人家去当童养媳的姐姐,回娘家看弟弟来了。杜凤瑞就请全家老小坐在一起,开了个家庭会议。爹娘说起过去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时,老泪纵横。杜凤瑞乘机对杜凤甲说:“哥呀,咱们不能好了疮疤忘了痛,现在咱家的生活真是丰衣足食了,还能不好好地为党工作?”
这话说在杜凤甲的心里了,他脸上阵阵发烧。
当天夜里,兄弟俩又在灯下谈开了,一直谈到鸡叫。杜凤瑞再三劝说杜凤甲:“哥呀,你是个复员军人,要把你过去参加部队南下进军时的干劲拿出来,好好为党工作。犯了错误,不要灰心,要有勇气去改正。以后你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的时候,都要考虑到对党有利,还是对敌人有利!……”。
杜凤甲心里很激动,对杜凤瑞说:“弟呀,我感谢你。绝不辜负党的教育和你的希望!”
这时,杜凤瑞从自己的行李包里拿出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三本书,交给杜凤甲说:“一个人要常常学习,不学习就会落后,就会犯错误……”
杜凤瑞家门前的一片桃树林,是凤瑞那年探家时亲手栽的。他当时对哥哥说:“哥呀,桃树开花年年红,党的恩情说不完。我要把幸福的根,栽在咱家过去搭茅草棚的苦地上,世世代代不忘记!”
桃树一片油绿,它是烈士的化身;春天开出的满树红花,是烈士对党的一片忠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